上周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怪物来敲门》。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迟到了十分钟的关系,说实话这部电影我没有看懂。回家之后我搜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试图弄懂它。细一品味,这部电影果然有疗愈的功效。
《当怪物来敲门》树人给小男孩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其实是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坏人也可能做好事,好人也曾经做过坏事,所以好人和坏人不是像黑与白那么简单。
这个世界上没有单纯的好人,也没有单纯的坏人,大部分人都是介于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对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好的一部分,也有坏的一部分,你是用好的一面对人,还是用坏的一面对人,不同的人会激发出你人性的不同侧面。
你是好的那一面战胜坏的一面?还是坏的那一面战胜好的那一面?这是经常天人交战的。
其实这一点是我需要注意的。对人、对自己我都只愿意接受好的那一面,这是很不成熟的表现。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关于信仰的故事。为了救自己两个女儿的命,牧师一一答应了药剂师提出的条件,甚至包括放弃自己的信仰。而药剂师还是拒绝了牧师的请求,第二天牧师的两个女儿都病死了。牧师为了孩子放弃信仰的行为,遭到药剂师的唾弃。药剂师见死不救,这种行为是很残忍的。他忘记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他不该因为不齿牧师放弃信仰,而不去救治女孩。
第三个故事是隐形人的故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渴望被人看到,被人理解。如果能被人看到,并且能跟人产生互动,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今天我去水晶城小学朗诵,在上台之前,蔡老提醒我说一定要有交流感,要有迫切地想给大家分享故事的这种冲动,所以我今天在台上感觉还比较好。
蔡老说:“朗诵应该是成为让自己快乐的一件事。当你站在台上的时候,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被所有的人在看见、懂得,而且因为你的朗读,你跟观众有了共鸣,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其实我也是很感动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比如说小男孩的父亲在美国已经有了新的家庭,外婆不得不因为女儿的离世而养育外孙。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我们不能要求十全十美的爱和十全十美的好人,也不能对自己过于苛刻。其实我们心里存在过的任何有利于自己的想法和自私的想法,都是不应该去谴责自己的,关键是看你做了什么。
想明白这点,这会让很多人释怀。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自己心里的不好想法而有深深的负罪感。任何想法都是无罪的,我们需要接受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去批判它。
也许这部电影还值得我再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