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盲症,在医学上被称作面孔失认症。
早在 19 世纪,就有了识别面孔的选择性能力的记录,1947 年德国神经学家约阿希姆·博达默首次使用 Prosopagnosia (面孔失认症)一词时,它才被正式命名。约阿希姆·博达默描述的案例中有一位 24 岁的男子,他头部受到子弹伤害,失去了认识他的朋友,家人,甚至他自己脸部的能力。然而,他能够通过其他感觉方式识别和识别它们,例如听觉,触觉,甚至其他视觉刺激模式。
这种病症与脑部的 梭状回区域 密切相关(左梭状回主要是负责对熟人的面孔加工,而右梭状回则负责识别陌生人的面孔),脸盲症分为获得性(后天损伤,上面提到的 24 岁男子,就是典型的获得性脸盲症)和先天性(发育性)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