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这个话题并不陌生,其实有点儿老生常谈。但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家长一句,溺爱,真的如同杀手!这就涉及一个家庭教育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每个家庭几乎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里的成员就都成了圆规,整天围着圆心——孩子,转来转去,不是吗?孩子从一出生,父母喜欢,爷爷奶奶疼爱,姥姥、姥爷更是偏待。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吓着。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等孩子大了,买车挑孩子喜欢的,买房挑挨着学校近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当然,这和中国的养儿防老有观念关系,一孩儿制的时候更甚。没办法呀,上上下下就指望着养老呢!如何不视若珍宝?这就无形之中形成了对孩子的溺爱,虽然都知道溺爱孩子不好,但身不由己,感觉不到。
什么叫溺爱?简单说就是过分爱护孩子,妨碍孩子的独立行动。家长为什么形成身不由己的心理呢?
一·、焦虑心理。孩子本来就少,家长怕孩子学坏,怕生病,怕不健康成长,总之,事无巨细,事事都管,大包大揽,管的孩子失去了独立性。
二·、补偿心理。很多家长,年轻时或年少时,受过苦,品尝了生活的艰辛,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后,不想让他们过自己从前的生活,尽量补偿孩子,一来二去,把孩子惯坏。
三、错误认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不懂事不伤大雅,长大后就好了,惯就惯吧,岂不知孩子的成长在幼儿期是非常重要的,错过了后悔晚矣!
有一位诺贝尔奖得者曾说,他的成功,来源于幼儿园时期培养的良好习惯,这个良好习惯,让他受益终生,也成就了他。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
四、隔代教育。隔代,就是指隔辈人,也就是指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他们缺乏文化和教育理论,教育孩子往往就是要什么给买什么,吃什么给做什么,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时也被当做笑谈,人前炫耀一番。慢慢的这些坏习惯在幼儿的大脑中固化。孩子父母是敢怒不敢言,因为孩子有太上老君撑腰。
如此多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错过了培养良好习惯培养的大好时机,等孩子长大后往往就变成了问题孩子,其后果,造成孩子良好人格缺失,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被宠溺的孩子,处理问题不会为他人着想,事事把自己放在前头,否则就心怀不满,耿耿于怀。
二、专横跋扈,不讲道理。宠溺的后果就是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不懂体谅别人,不懂做事让步,更不懂宽容,态度专横霸道。
三、目无尊长,散漫成性。在别人眼里,他就是老大,老子天下第一。根本不知道尊老爱幼,更缺乏组织纪律性。做事懒懒散散,二马一虎。
四、做事极端,不懂回旋。宠溺的孩子,想问题爱走极端,不是大喜就是大悲。高兴时,发狂,不高兴时,发疯,寻死。
五、人际关系差,不合群。这样的孩子,谁喜欢?别人都退避三舍,躲之不及,何来朋友?
试想,一个缺乏良好人格,缺乏健康心理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好的结果呢?不言自明。因此,所有做家长的,很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还是“心狠”一些吧!努力杜绝溺爱孩子的不良心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一只雄鹰,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
溺爱,孩子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