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老师解读伤寒论讲稿:
原文: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 三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这一条是接上一条说的,在“脉促胸满”的基础上又多了个“微寒”的证。“微寒”的意思应该是脉微恶寒,而不是微微恶寒。说明已经陷入阴症,于是加了炮附子。炮附子不单是虚汗可加,一切阴症都可以加。
这几条都是用一个桂枝汤在加减变化,桂枝汤的变化方后面还有很多,无非是因邪气的性质和气血的阴阳盛衰而加减变化。顺气血而上则去芍药用葛根,顺气血而下则重用芍药。偏于阳则加石膏;陷于阴则加炮附。表不解加麻黄而成葛根汤;里兼热则少佐大黄而先表后里。表虚加黄芪而成五物汤,主治肢体萎废和麻痹;里虚则加芍药饴糖而成小建中,主治虚寒之腹痛;气机闭阻则加厚朴杏仁;水湿中盛则加茯苓白术。这些都是经常会使用到的药。
《伤寒》里的药物很有限,也就三四十味常用药打转转;方子更有限,无非几个主方变来变去;药物既然是作用于阴阳表里,而不作用于病,就可以不必那么多药,只要力量专一,分工明确就可以,所谓“药简力专”就是这个意思。《伤寒》是本乎“道”的,因而能大道至简,以一驭万。后世搞出很多药性含糊驳杂的药,也搞出了很多的方,一个方子几十味药,方子越组越大,疗效越来越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