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0 100天写作计划
第六篇,昨晚写的关于母亲大人的文章,居然蛮多人喜欢,今天写个外国友人,一个启发我很多思考方式的善良友人(捐助过许多国家的贫困儿童)。
Benjiamin,就是那个在素食饺子馆里认识的德国帅哥。今天想写写与他之间的一件小事,却也引起我深深地思考。
和他熟悉后,他回德国工作,因为时差的关系,偶尔有一句没一句地用微信聊着,他会告诉我,周末时间,去哪里徒步啦,去哪里旅游啦。
我是那种但凡别人去了我没去过的地方,我都希望对方可以把美景与我分享,让我看看不同的景致。
我就对他说:“拍些照片分享给我吧,我也想看看德国那边的风景。”
他说:“我不拍照。”
我说:“为什么呀?”
他说:“我又不是中国人!”
我着实被这句话给呛住,当下有点不高兴。又不是只有中国人喜欢拍照。也有其他国家的人喜欢拍照。
可我也确实反驳不了,亦有很多国人喜欢走到哪拍到哪,想想以前,自己似乎也是如此。对我们来讲,这是记录美好事物的瞬间。不觉有错。
今天想换个思维谈谈“本末倒置”,“买椟还珠”的看法。
对Benjiamin来说,享受徒步过程中的花花草草,用眼睛去观看全局的景致,远比,走几里路,拍几个照片来得更愉悦,他喜欢自己专注当下的过程。
而他也亦不会因为友人喜欢,要求他分享照片,就真拿起手机拍照给我。
他只顺自己心走,亦不人云亦云。
曾经,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日出,看到那样的美景,当然是各种拍照,但是当我选好角度,取好景,拍下一张照片时,太阳早已升起一半,我在做各种挪动时,哪有静下心来体会那种日出东方,万物复苏的景致,那能让内心拥有静谧与从容。
若我的初衷是去欣赏日出,那择一块视野最佳之地,静静欣赏它呼之欲出美景,与之身心灵深度沟通,放弃其他杂念呢?那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深刻感触。
还是边拍照边欣赏来得更为有趣呢?
两种方式没有对错,各有收获。随着年岁渐长,我慢慢喜欢那种专注的魅力,此刻当下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享受当下关注当下。
所以,现在我会刻意去练习一些专注力的训练。例如:和朋友聊天时,不碰手机;写文章时不看微信;练字时手机也不在身边;如果是聊微信就不做其他事情……
让自己从手机上解放出来,而不是成为手机的忠实保姆。
虽然Benjiamin的话让我自己消化好一段时间,我也不喜中国人被贴上各种标签。
但这种文化地域不同的思想碰撞,让我多一种思考方式,可以去试试不同的解法,可以求同存异,可以取长补短。
而不是接受不了外国人批判自己人!
文化是一种情怀,地域是一种约束,跨出地域,去体会不同的情怀,人生会更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