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七十年代的闽南农村,思想和经济还十分保守落后。
(一)
阿发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没读过书,靠种甘蔗和地瓜为生。家里三个孩子,阿发是老大,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相差不到两岁。
本来,这里农村的习俗是重男轻女。家里省吃俭用让阿发和弟弟阿财读书,妹妹就在家里煮饭、洗衣、放牛。
可阿发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子,每次一到学堂就打瞌睡,先生教的几个字都记不住,自己的名字还写错笔画。他几次三番跟阿爸阿妈说,他不要读书,帮家里种地算了,可父母因为自己没文化,倒是很希望子女不要吃这个亏,总是打骂着把他逼去学校。阿发见好说不行,最后只好逃学。就在他十二岁那年,他干脆自己溜到镇上,找了个私人的水暖器材配件厂,跑去打工了。
父母看到一来阿发无可救药了,二来想想他不读书多了个挣钱的帮手也好,就干脆不管他了。
本来,厂家是不能收童工的,老板也知道,但禁不住阿发的死缠烂打,又想到阿发年纪小,随便给点活干、发点工资就可以打发的。
没想到,阿发读书不行,干活还可以。他不但人勤快,而且机灵。搬料和操作,手脚快,力气大,全不输给那些二十几岁的哥哥。他干的是组装水龙头工序,按劳取酬。由于他手脚利索,干活快,一天下来,也可以挣得2块钱。这在当时农村,也算很不错了。
别看阿发年龄小,可人长得又高又帅,人也活泼机灵,深得大家喜欢。老板和老板娘也是对他特别厚爱,每次有好吃的,总是给他开小灶。老板家有三个女儿,老大阿兰十三岁,生得文静秀气,她也没读书,在家带妹妹。阿兰也特别喜欢阿发,一有机会,两个孩子就凑在一起唧唧呱呱,说个没完没了,工人们总拿他俩开玩笑,说他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经常把两个孩子羞得面红耳赤的。
南方的孩子成熟得早,十二三岁几乎什么都懂。玩笑开多了,也好像有那么个意思了。老板和老板娘也寻思,按风俗,自己三个丫头,老大是要招上门女婿的,阿发看着也挺适合的,管他呢,如果俩孩子有缘分走到一起,岂不更好?
(二)
闽南是沿海地区,离港台近,那边吹什么风,这边很快就下什么雨。
一段时间,港台的录像带在大陆盛行。条件好的人家,能买得起黑白电视机,因为没有几个台的节目可播放,大家就买个录像机来,播放港台过来的武打、喜剧类录像。
老板家也有电视和录像,正是花样年纪的阿发,更是对此新鲜事物入迷。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阿兰一起看录像,其他工人可没这福利。
一天,他俩看着看着,里面突然出现一个男女拥抱激吻的镜头,他俩看得既害羞又刺激。后来,看的次数多了,就没有害羞,只有刺激了。两个青春期的孩子,也模仿起录像里的镜头来……
终于,有一天,阿兰被老板娘发现怀孕了。阿兰说是阿发干的,偷偷把阿发找来问,他也害羞地承认了。这可如何是好啊?两个孩子才十二三岁。
阿发的父母也被请来,两家人一起商量这事该咋办。最后,定下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阿发入赘到老板家。两个孩子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先办酒席订婚,过几年再补领结婚证,这在早婚早育的当地农村,还是一个颇为普遍的现象。
阿发和阿兰终于订婚了,两个孩子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阿兰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终于,在第二年春,阿发十三岁的那年,阿兰给他生了个男娃。
被早早地推上父亲的位子,阿发也是很无奈的。但既然事已至此,他也就只能接受了。当了爸爸的阿发,显得越发成熟了。做事、说话还颇有些大人的样子。
岳父虽说还不到四十岁,也被推上了阿公的位子,他也为自己香火有继而窃喜。于是,对阿发的栽培,他格外用心。阿发这孩子就是聪明,一教就会,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把做水龙头的全部工序掌握得门清,不仅技术了得,还懂得跟客户谈合作,他也成了十里八乡的“别人家的孩子”。慢慢地,岳父在生意这方面,渐渐放手了,让他当上了“掌门人”。
(三)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阿发就十六岁了。在闽南农村,男孩是要办成人礼的(当地称做十六岁),那热闹程度,不亚于娶媳妇。
阿发的父母想到,虽然入赘到别人家,可阿发毕竟是长子,是要给他操办十六岁的,要不,别人会更笑话。
做十六岁的那天,刚好,阿发的儿子满三周岁,于是,两场生日一起操办。两家人杀猪宰羊,摆上五花杂果,燃起礼花爆竹,热闹非凡。
小时候在家,阿发看到的都是父母忙得早晚不见人影,吃的是没有配菜的地瓜稀饭,逢年过节,也是冷冷清清,哪里见过这阵仗。他也乐得像个猴子,上窜下跳,跟三岁的儿子,在门前抢着放鞭炮,村人见了,无不发出善意的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