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多久呢?已经记不清了,那时候才刚开始找工作,总是做一两个月就不干了。要么是自己嫌弃太累太远,要么是对方觉得我的性格不适合那个工作。
也就是那时候,通过网络知道了学生时候总被老师用来督促我们努力学习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当时的我还没有想要写小说,写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只是单纯地为了自己的不够成功一味在别人身上找毛病。觉得一直以来没有老师或者家长把后半句告诉我们,都是因为人就喜欢断章取义。而断章取义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喜好、兴趣去看待别的人和事。
不明白努力的意义的我,也只把所有人的成功,都看做是他们拥有灵感的缘故。认为别人能够成功,就是靠灵感把握了努力的方向,为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划下了范围。
或许灵感,或者说天赋,真的是成功的必须品之一,没有灵感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思考、掌握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来让我们的成就能够拿得出手。
但是,真的只要灵感就够了吗?
当时的我陷入了推崇灵感、天赋的陷阱,只相信其中的一部分是成功者,或者说是有能力的人的关键力量。
这样的情况下,我就越来越不信任自己,“我怎么会有什么天赋呢,别努力了,还是家里蹲着安心当个闲人好了。”
来自灵感或者天赋的打击,让我本就没多少的动力变得更少了。也可以说,是我用灵感和天赋做借口,让自己不要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什么也做不到,比寻找自己能做的,并努力做好更简单。
但是今天,我越来越希望能写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写出能让人喜欢的小说。故事是那么美好而有意义的存在,当听到尼尔盖曼在写作大师课里说到:“我们用故事讲述真理。”就好像冬天的大雾被阳光一照,面前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小说,到现在变成想要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呢?也许正是从小到大,看过听过的各种故事,帮助我认识了这个世界也认识了我自己。
于是那总是不安分的写作心理,让我又一次的开始寻找各种教程、训练营,寄希望于“说不定呢,我总能写点什么出来的。”
这段时间所报名学习的写作课程,都在不断提醒我,要先写出来,不管是作业也好,还是其他文章,“先完成再完美”。
只有写出来,我才能知道我到底能不能写;才能知道我到底能写成什么样。
不只是学习的课程,还有我所关注的教写作的书籍,每一个作者似乎都在用力呼喊:“写啊!用力去写!就算没有天赋成为大师,但是努力一定能让你成为合格的作者。所以努力去写吧!不要放弃,一定要用尽全力去写!”
是的,我终于知道,灵感也好,汗水也罢,都是完成梦想所必须的东西。
灵感或许能给我一些写作的方向,但是要让它们变成白纸黑字的文章,还是要靠不断努力的写作、修改,再写、再修改。
灵感和天赋只代表的我所拥有的潜力的一部分,但没有汗水,不管有多少天赋都只能是浪费。它们只会被埋没在我的偷懒、闲聊、摸鱼、耍赖中,对我的写作梦想没有太大的意义。写不出来的灵感能有什么用呢?就像灰尘一样,稍不注意,就自己消失了。
那么,为了不让我那些不知道有没有意思的小小灵感,我也要努力支棱起来了。毕竟它们也已经在我的脑海里飘荡了那么久,不给他们一点展示的空间,真的很对不起它们来到我的世界呢!
就让我这个懒人也努力一把,成为有一点个人作品的合格作者吧!
我又看到灵感在向我招手了,它是不是也在期待自己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