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拖延找卢悦丹
这些天封闭在老家远程办公,对于环境给人做事的影响有了新的体验。
我老家真的不是学习或者工作的场所,以前回家带的书一页都没法看的,这次也确实没带书,在我心里已经默认在家无法工作学习了。
所以在家办公往往很难进入状态,这是不得不克服的问题。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环境也是造成拖延的原因,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卢悦丹:一放假就拖延,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我看来,我们所说的进入某种状态,就是一切环境都和要做的事情在同一个频率上,要做的事情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就好像收音机,调整到某个频率后,正好就接收到这个频率的信息了。
这个环境有三类:
◾️周围环境
◾️身体环境
◾️心理环境
1、周围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做正事,而用做别的事情来代替,就是因为环境不适合做正事,因为环境本身就有一种功能暗示。
比如:
在游乐场,就没有办法学习,因为游乐场是玩的地方,你看到别人很嗨,于是你就已经有嗨起来的感觉了;
在图书馆,这里就是学习的地方,哪怕你只是在装作学习,也会受别人感染,看别人学习的时候,镜像神经元会模仿对方的感受,好像你也已经进入学习状态了。
在周围有人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注重自己的表现,所以和一群同伴在一起,也更容易达到做事的状态。
那如果在家里要怎么制造环境呢?
▪️把工作的桌子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清理干净,只留下电脑,本子,和笔。
▪️由于有太多杂音,我会放一点纯音乐,于是杂音就成了背景不那么重要了。
2、身体环境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感到焦虑,情绪低落的时候,喝点热水,洗个热水澡,舒展身体,动一动,就会好很多。
这是因为身体放松可以直接引起心理上的放松。
就像是如果穿上职业装就忍不住端正姿态,穿上睡衣就想瘫在沙发上一样。如果早上睡眼惺忪的起床后,也不换衣服,也不洗脸,直接工作,这样就很难进入状态;
但是如果去洗把脸,像平时一样做好护肤,把睡衣换掉,当走入工作区坐下来,就感觉自己是在工作。
3、心理环境
如果你想学习某种技能,你可能觉得拿起书,就必须要学出什么结果来,必须要弄懂某个问题。那这可能就阻止了你想要拿起书的欲望。
所以在最开始你只是在调整心境的时候,你就静静的翻看,不为了学到什么,不为了记下什么,就看就可以了。
在工作的时候,因为周围环境的种种不如意,比如电视声音,邻居吵闹的声音,你可能感觉环境太糟,怎么做得了工作。
这时候,其实不用强迫自己一定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就把工作的文档拿出来静静地往下看就行了,慢慢的,其实不用调整,可能就不自觉进入工作的状态。
在写文章时,对着一张空白文档,不知从何写起,而如果把1,2,3点列下来,哪怕暂时不知道里面的内容要填什么,就看着这1,2,3点,就有给它填充内容的冲动,这其实也是制造一种环境。
有时候因为要做的事太难或太无聊,或者有阻碍,比如网速慢,心里可能会有很多思绪出来,产生强烈的烦躁情绪,可能就想做点别的什么来缓解压力。
这个时候把自己和那些烦躁心情分离开来,观察它们是什么,当带着这样的观察视角,就不容易被情绪带走了,也能轻易回到现在。
4、误区:追求完美环境
既然环境这么重要,那么一定要找最好的环境来匹配自己要做的事了吧。
很多人还真用这个来找借口。
比如准备做一件事情,结果抬起头,目之所及,乱糟糟。于是就在想,要收拾完太麻烦了,算了,还是先刷一会儿手机,找个大块时间收拾吧。
你准备这周把一个新技能学习完, 你决定找个好环境,图书馆是最佳选择,但是图书馆太远了,还是先看看图书馆附近有没有房子,先搬家再说吧。
这就陷入误区了,只要比目前环境好的环境都是好环境。
家里乱糟糟,收拾一个干净的桌子就比原来好;周围没有图书馆,咖啡馆也可以代替。
拖延症的相关问题,请私聊卢悦丹老师,带你战胜拖延,掌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