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好多天调研报告,实在写吐了。不便将内容发布,摘抄一段以资证明。
随着国际渔业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管理日趋严格,我省远洋渔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加之我省远洋与极地渔业产业存在总体装备水平不高、国际渔业资源调查评估能力不足、产业人才匮乏、产业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一、优化生产布局,积极支持开拓渔业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省内对远洋与极地水产品和以金枪鱼(主要分为北方蓝鳍、马苏、大目、黄鳍等)、鳕鱼为代表的高营养、高价值鱼类的消费需求日增。而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可捕捞量为800-900万吨,实际年捕捞量为1300万吨且80%都是小型低值鱼类,面临无鱼可捕的困境。国际公海渔业配额制管理日益严格,公海面积逐步压缩,对履约能力提出新要求。我省应在金枪鱼、鳕鱼、鱿鱼等大洋性项目上持续发力,提高在公海渔业资源占有份额和开发能力,加强对此类产品的宣介和国内市场开拓,打造山东远洋与极地渔业产品知名品牌。同时,高度关注北冰洋中部因冰盖融化未来有可能形成的新渔场,积极参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科学调查评估,探讨对中白令公海的狭鳕资源进行探捕调查的可能性。还应鼓励我省以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巨容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相关企业加强与俄罗斯、挪威等北冰洋沿岸国家的渔业合作,借鉴舟山市与挪威合作额经验,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与挪威方面在水产贸易合作、海水养殖与加工合作、渔业船舶(近海围网、拖网双功能的捕捞渔船)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