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9日,和姐姐分享我那大半个月的成长。
比如,某天看完穆贾尼的《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的夜里,突然在梦中悟道。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刹那间对其重新释义。
三年多前,看张德芬的成长自我系列,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好好做自己,学着爱自己,不要让自己受委屈。
然而,这么多年了,还是梦告诉了我:外面的别人,他们的一切反应,都是自己内心的折射!所以每一个别人,都是自己的体现。是故没有别人。我们自己,成就了整个宇宙。
天知道我是有多么愚钝!虽然一直知道折射两字,却并没真正理解。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好,似乎慢慢地,别的东西也可以融会贯通了。
姐姐就是一尊活菩萨,在我对面,安静地微笑着听我诉说。
姐姐的朋友在旁边听了,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你想多了,你应该回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去。”
当时最大的感受是,咦?我好像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你想多了”这四个字,对于以前格外敏感的我,是颗小炸弹呢。
而眼下,我不再那么急切的想要去排斥、过滤这样一些不同于我的声音。
我只是想,不对啊,我才不要做那么纯粹的家庭主妇呢。可她说的又好像不是这个意思。
又过了十分钟左右 ,我还是没想明白,转而问姐姐,刚刚那句“柴米油盐酱醋茶”,应该怎么理解呢?
姐姐温柔的对我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你现在处于第二阶段。
我似懂非懂。
姐姐又说:人活在这世上不尽相同。
有的人,一路顺遂,却什么都能明白透彻。
有的人,必须经历过种种挫折磨难,才能明白其中一些道理。
我在内心对自己说:好吧,那我就坚定不移的,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吧。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那天会面结束之后,直到昨天,张教授在我的公众号留言,这26个字,我在书中、微文中,一共接触到四次。
但却又像是和我躲猫猫,没有一处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或许,应该说是我天资愚钝吧。
不然,别人能懂的,干嘛就我糊涂。
这下,再也忍不住,特地请教了张教授。
自己想了19天,也不曾想明白。
起过搜索的念,却又没有行动。
给了自己时间,最终也只能寻求帮助。
这也许就是顺应。
但愿,世上只有我一个傻瓜。
姐姐说得对,有的人,就是要比别人多耗些时间,才能明白。
好吧,19本是我的幸运数,以后要把它当作一个终结数来对待。
任何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要在19日内,经由多方面努力,得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结论。
在此立志。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又去搜索学习了一下。有个解答我很喜欢。
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情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这个时候,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自我消化了一下。简单来说,
第一层,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简单。
第二层,看事情不再停留于表面,加之自我意识,主观化,使之变得复杂。
第三层,世上万物,客观存在,皆清晰可辨。专心做自己即好。
山水之间,得之于形而忘之于意。
正好应了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但是,转念又想:
人生的问题为何要搞得如此复杂呢?
其实山本就是山,水本就是水,它们都不会改变,而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而这个自我改变,应该就是心智的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正确的思考。
至于思考过后所能到达的层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想,并没有纯粹的高低好坏之分。
行动,在路上就好 。
最好的可能是,游走于山水之间,你总会怡然自得。
PS:张教授还提出了一个观点。
等我明天再来告诉你。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