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主张中庸,反对极端。
史书记载,孔子身材高大,时人目为长人而异之。即使如此,“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列子》)
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弟子的必修课,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文武俱进,互不偏废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怪、力、乱、神,很早就为传统儒学所排拒。
延及晋宋,一方面,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极端恶化,另一方面,出于维护经济文化的特权和地位的忧虑,士阶层身不涉事,口谈玄学;耻于亲力亲为,竞相高蹈远世。堂堂须眉,要么涂脂抹粉,招摇过市;要么服药炼丹,做长夜饮。
——秦、汉、魏时期那种建功立业,开疆拓土,万方来朝的气概不见了,代之而兴的是,全面而极端的“阴柔美”。
鲁迅先生对此,有深刻的描画:
“秋天薄暮,吐半口血,由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
完全成了一种寄生的生物。
很快,北方的游牧民族潮水一样杀进来了。
司马氏南渡以后,起初尚存恢复之志,新亭泪垂,励精图治。时日既迁,流连升平歌舞之间,徜徉湖光山色之中,漫步风花雪月之境,逗留花街柳巷之地。……早把一腔初衷,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终于又碰见更强悍的敌人:女真和蒙古。
有人对此做了探究,道是:
江南妩媚,雌了男儿。
专一尚武的民族,也有。比如日本。
日本古代,就比较尚武。进入近代,在严峻的生存危机面前,受到西方列强的启发和鼓舞,变成极端的军国主义:竭力把国家打造成一座军营,并且武装到牙齿。精神上更是登峰造极:武士道成了国教,即妇女儿童也不能例外。——打家贼一般寻求和扩张自己的国家利益,驱使全民走上一条不归路。
——如同狂舐锋刃之蜜而不能止。
至今思之,犹有余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