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人抱怨,我穷都是因为家中没钱没势,没有有钱的亲戚帮,有些有条件也不帮。
今看曾国藩传记执着,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往上数五六百年都是务农,没有任何成绩。
他是怎么从世代务农中,改道参加科举,成长为晚清名臣的?
这完全归功于祖父曾玉屏的一次受刺激。受了什么刺激呢?
传记里有一篇关于曾国藩祖父的小故事:
刚才也说了,曾国藩往上数五六百年都是务农,祖父这代应该是纯务农。
农民家的曾玉平,却整天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光鲜的跑到城里,跟一群有钱有势人家的纨绔子弟一起,纵酒高歌,
以为自己混得风生水起。
不想,偶然听到窗外路过的老头指着她对孙子说:“你可不能学他,家里没钱学人装大款,整天跟有钱人家混在一起挥霍,他家早晚要败在他的手里。”
曾玉萍听了路人对自己这样的评价羞愧难当,立马就把他骑来的高头大马给卖了,一路走回乡里的家。
然后下决心一定要考功名出人头地。结果他根本就不是那块料,考了好多年,连个秀才也没有考到。
不过,曾玉屏也挺执着的,自己考不上就让儿子曾麟书icon接着考。
结果,儿子曾麟书也没那天赋,考到老了也还是个童生,连个秀才都没中。
不过曾玉平父子俩也挺执着的,自己考不上就让孙子接着考。
孙子曾国藩同样资质平庸,五六岁就开始启蒙读四书五经,到能参加考试了就开始跟父亲一同赶考,结果考了七八次连初级都没过。
爷孙仨沦为十里八乡的笑柄,每次放榜,都有人专门去看他家的笑话。
最后曾国藩是怎样披荆斩棘,一路高升,做到位高权重的呢?
请看下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