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评论员 刘珍妮)最近网络上一个新词“癌症旅馆”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指一些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大型肿瘤医院周围的私人小旅馆,多由普通民居楼隔断改造而成,每个房间只有10平米左右,价格相对普通旅店宾馆或者是医院病床便宜很多,里面租住的均是异地就医的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属。
这种在发达城市中兴起的趋势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产业的再分配,他们依赖于旁边出名的肿瘤医院而发展起来,笔者学校旁边就有一家肿瘤医院,若干小旅馆或者是癌症化疗病人所需要的特殊用品一应俱全。而他们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发展,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地区的医疗资源太不平衡。一些偏远落后的地方最多只能保障最普通的小病,如果得了大病,最好还是去北京治。虽然国家也在倡导让好的医疗资源援边援偏,但这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其次,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的数据显示,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到44.1%。医保虽然覆盖了绝大部分人群,但一些重病、慢性病的报销比例很低,其余要自掏腰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大多数人在得大病,重病之后看不起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之前网络上就有一患癌症的女子用火烧的烙铁去烫死癌细泡的谬举,盲女给自己打针治病,手上戳了上千个针孔等等,我们在为他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对上述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保险报销存在的问题,老百姓看病难等问题感到着急又无奈。
还有一些随之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都不容忽视,一些患癌家庭在承受不起巨大的治疗费用后,不得不求助于地下钱庄。或是为了能尽快看上病,向黄牛买号,或是病急乱投医,去相信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土方法……
“能省一元是一元,多活一天是一天。”与活命相比,背井离乡异地奔波之苦,生活和居住条件之差,对患癌家庭来说都是可以忍受的事情。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对于活着的渴望,只要人还在,什么都还有可能。有句话说得很精练:“当家里有人得了病,生活就只能变成生存了。”
我认为在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该努力实现让人民觉得“无论在产业链的哪一阶级,无论身体状况如何,都不会感到孤独或无助,永远都对明天充满希望!”,因为,这是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