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群聊这个功能的目的,是让很多个人可以同时交流,方便多人之间的社交。
群聊更多时候只是一种碎片式交往。久而久之,你跟你的朋友家人在群里是无法深度交谈的。
Kartion
群聊一开始的设计目的就是便利团体之间的沟通。
腾讯早期的时候,内部员工每天用邮件来沟通午饭吃什么,长期下来这样的沟通方式效率很低,于是腾讯的程序员开发了QQ群的功能。QQ是全世界首创群聊功能的社交软件,不可思议吧?都说QQ是在抄袭MSN,可是MSN都没发明群聊功能。可见中国人对沟通这回事的需求有多大。
自从有了微信,我们的父母过年回家的行程突然多了好几场同学聚会,就是因为微信群把失散多年的友情给联系起来了。
可是如今,在群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朋友在群里分享了旅途的美景,你没回应;妈妈在家人群里转发很多条养生类推文,你也不回;相信你也常常在群里口若悬河,却无人回应。
大家没回应的「原因」很多:我没看到信息呀,其他人也可以回ta呀。用这些借口掩盖“你的信息就是很无聊,我懒得回复你”的理由。
刚开始的时候,群聊便利了团体之间的沟通;今时今日,群聊也给了我们一个忽视别人的理由。
Yoko
2014年起,随着“腾讯微信”风暴的出现,大众很快就裹进微信新纪元。
起初,微信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它主打“朋友圈”,你的好友都是你现实中的朋友,是一个相对QQ和微博、论坛等比较私密和封闭的空间。而如今,微信的初衷一去不返,许多人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通过各种群聊,把素未谋面的或者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添加进了好友列表,被迫开放了自己私密的空间。这又渐渐把许多人又倒逼回了微,博他们在微信朋友圈心不在焉地积极向上,却在微博坦诚地暴露自己,怼天怼地。
当朋友之间都在逢场作戏,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关系的退化吗?大家因为一个群聊建立起了联系,却也更容易因为多个群聊而疏远。
可能有人说,朋友之间关系的疏远不全是微信群聊的锅,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把自己分成好多好多个角色,分散在应接不暇的微信群里——微信群聊确确实实分割了我们的精力,把我们的人际关系碎片化了。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倘若把一个人的精力总值等同于一杯水,群聊越多,你在每个群里平均投入的精力就越少,与群聊成员的关系粘度也会降低。显而易见的原理。
Kevin
大学毕业将近,需要社交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对于深度的社交恐惧症患者而言,逃避社交的方式自然就是微信的群聊。
作为一个曾经的资深社交恐惧症患者,我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特点,那就是在人越多的时候,越容易睡着——在车站教室会议现场睡到地老天荒,在一个人的房间里辗转难眠。
咋一听这样的理论毫无根据并且一派胡言,但是实际上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后,我觉得这样的效应并非偶然。
人多的时候,空间就会无线扩大,每张嘴巴张开了说话就能够构造出一个庞大的世界,这样的释放对于社恐患者而言绝对是高效而且富有实际意义的。
打个比方,单独一个人住在10平方的房间里,和单独一个人处在一个不相干的环境里,最容易睡着,因为你可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人海效应带来了相应的感知错觉。
不然为什么每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都会有镜头捕捉到有人睡觉的画面呢?
微信群聊的原理也是如此。
打个比方,如果你和不感兴趣的人私聊,那么群聊的对话框很快就会沦为表情包和尬聊文字的舞台,但是同处一个微信群呢?
这就会让你有一种逃避的机会,在这里有其他人分担压力,也有假装看不见的权利。
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四年了感受过太多的“都是群聊惹的祸”:做课程作业需要组队,微信群聊+1;实习和工作又要集结一个团队,微信群聊再+1;和身边的亲戚朋友组个群聊,再+1。
七大姑八大姨私聊给你转发了心灵鸡汤或者耸人听闻的推送,你无力反驳却依旧要礼貌回应;而在群聊的环境下呢?
你可以假装自己是瞎子阿炳,一曲《二泉映月》送给这位朋友。
我们常常在讨论到底是群聊限制了我们沟通的能力还是我们误解了群聊的作用,实际上这个只是一个伪命题,我更愿意把我们的社交恐惧与微信群聊绑定为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我们需要群聊来缓解我们尴尬的社交能力,而微信群聊也因为我们的犯懒而提升其存在的意义,它是避免尬聊的有力武器,也是制造尬聊的幕后黑手,因为它激活了我们人心当中关于社交的厌恶感,为每个人创造了逃避生活的机会。
Renee
电台#尬卵聊#有一期吐槽被拉进群聊的各种不乐意,出于对与群主可有可无的私交,不好意思一言不发,只好时不时发几个表情包刷下存在感。在那些不咸不淡的群聊里,人和人之间的交情浅得连说句话都小心翼翼,所以表情包就成了逃离尬聊的万金油。
我觉得这种操作只能在群聊人数超过10才能行得通,毕竟你的发言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才能顺利水过关。要是在一个谁发过言一个屏幕就能数清的情况下,你敢敷衍发表情包?那我就敬你是条汉子。
群聊的确扩充了社交,但也使得社交变得更加困难。而这种“困难”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建立在“群聊”的特性上,我那丝毫不省事儿的表妹,曾分享过一种如何与碧池相处的小窍门。
小碧池最喜欢“人情绑架”,往往会在微信上拜托表妹帮忙带个饭或者叫个车。表妹本来就不是什么温柔娴淑心胸宽广的人,遇到小碧池日常把她当丫鬟这种操作早就炸了毛。然而,她转念一想,与其撕烂脸不如抖个机灵。于是乎,表妹把和小碧池关系比较密切的另外一个同事拉了一个三人群。从此以后,小碧池有什么需求,都在群里嚷:“你们谁出去了帮我带个饭哦,就咪啾咪~~”。而拉群的好处在于,对着群喊的话,没有直接责任人,就算“已读不回”也不会被过分责怪。
Grace
我觉得群聊功能并不会限制关系的发展,反而更加便利了关系的发展。
试想一下过去我们没有微信,只有QQ通讯时代是如何的维持各自的关系呢?QQ功能用得最多的是单对单,也就是一对一的聊天方式多一些,但是那会还是使用电话频率高一些,我记得过去我一天电话还是会有好几个,平均通话时间都会在三分钟以上,似乎大家习惯了沟通事情以手机为主,而且做不到多人一起聊,相对现在微信群聊其实还是挺耗费时间。
随着微信功能的越来越强大,群聊功能从过去只能打字、发语音、发表情包与图片外,现在还可以多人一起连线聊天了,这种简直不能太好玩,其中我觉得对家庭关系的维持变得更加便利,几乎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边界,例如我妈远在深圳,我外婆在阳江老家,而我身处广州,我们可以在微信群里同一时间接通来自各地的人,一起视频聊天,即使不在一起住,我认为过去只靠电话来获得各自消息至少让老人会产生孤独感。未来,我希望打破的更是触感的边界,不一定见到面就能触摸到,如果群聊功能还能感受各自的体温以及能够抚摸到对方,我觉得这简直就是解决了我们这一代养老的唯一需求,见到看到还能摸到但是并没有一起住,各自留有各自的空间,真是太让人兴奋了。
因此,科技在社交领域里越发达,我认为越便利关系的发展,人与人的距离将会拉近。
Jean
关于群聊限制了关系发展的话题,我认为,群聊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大家要多群聊有正确的认识。
群聊比较适合于工作协同,大家为了共同完成某项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群,相互分工,彼此协同,关于进展,可以在群里通报,一目了然。而且,某个人与大家交流时,可以一对多,否则,一个一个交流,效率低下,造成时间浪费。
但群聊并不适合发展个人关系。
因为,一个群里面,大家经历,教育,喜欢不一样,每天的心情,状态不一样,很难达到同频交流,而且,大家也不是同一时间在线。当你有兴趣聊某个话题时,其他人未必有兴趣,甚至会持相反观点,就会造成尴尬,冷淡的情形。所以,群里聊天,很难见到热火聊天的情况。
群体关系的建立,还是需要在线下。线上交流,亲密的关系的建立,还是私聊比较好。
Jason
微信群聊会限制群关系?开玩笑,绝对不会的,因为群关系真的是天然的黏合剂,把人和人的各种关系都紧密连在一起。
从家人聚集的微信群看,正是这种群让家人的关系更亲近了,各家生娃娃了、聚餐聚会了,“相亲相爱一家人”群总会是你的后盾,一个微信群让家人不管是在天南海北还是上班间歇,总是能无缝沟通亲情。
而从我们的职业关系组建的群来讲,一个人有一些工作需求,可以利用弱关系迅速组建一个群,不用互加好友也能把事情干完,这简直就是完美了。
不管怎样,我觉得群聊都是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 END -
■ 排版|Renee,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