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课程—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中有个专题《无效沟通:三个心法帮你应对无效沟通》,和菜头提出观点是,无效沟通就是一种三无产品:无共同事实认知,无共同理论共识,无共同价值观念。言简意赅的总结,很受启发,这使我想起两件事,因无效沟通,而造成南辕北辙的现象。
事件一:2019年3月某日乘坐上海至长沙的高铁上,我从南京上车,准备去合肥出差。在我的座位后排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与一20多岁的小伙子同坐,他们也是从南京上的车,老人有一口浓郁的浙江口音,小伙子也有淡淡的湖南口音。刚坐到一起时,两人都比较热情的寒暄,问到哪里去,在哪下车等,从他们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家在浙江丽水,要去合肥女儿家玩,小伙子在上海做生意,准备回湖南。 但在后续两人的一番对话后,后续再也没听到他俩的交流了。
两人的对话内容是,老人问:你是哪里人啊?小伙答:湖南人。老人又问:是安徽哪的?小伙答:毛主席家乡。老人应:哦,是延安的。”小伙不再回应,看来话已聊死,而我在前座与同事一直偷笑不已。
事件二:小白所负责的部门在公司的经营业绩一直处于前茅,近几年拿到优秀拿到手软,精气神都是满满的。但在换了新领导之后,变化很大,整个人都蔫了,业绩考核排名也不断下滑。
了解背后的原因是:新领导上任后,否定了前任领导的考核模式和管理方法,小白还不能尽快适应和调整,另外,小白是前任领导重用的人才,因新领导与前领导是竞争对手,他们之间不太和睦,新领导认为小白是前领导的人,即使在同等条件下,对小白要求也是更为苛刻。据说后来,小白虽积极适应和调整,努力工作也没能得到认可,一年后小白调离到集团另一兄弟公司工作。
两个事件都体现无效沟通的事实,事件一体现出无共同事实认知,事件二体现无共同价值观,选择的结果也是能理解的。
和菜头提出应对无效沟通的心法是,如果无法完全避免无效沟通时,首先可换个角度进行思考;其次可以先寻找一点点共识;最后还可以保持沉默。最终,时间才是最宝贵的。在生活里每天发生的无数事情中,拒绝无效沟通能节省大量时间。
和菜头所说心法,是最为理性的处理方式。而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人和事,大家都存在认知的差异,出现无效沟通时,若能换位思考,以求同存异的心态也许是一种好的相处模式。如事件一中小伙子若能重新调整老人熟悉的话题,找到共同点,也许还可以其乐融融的相处到下车。
另外针对无效沟通,当事人也可了解无效在哪些方面,若在事实认知、理论共识上有差距,可不断学习进行提升,让自己还能有机会与对话人站在同一频道进行交流。若是无共同价值观念方面,则无需浪费时间在沟通上。如事件二,新领导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小白一直无法认同,选择沉默或离开,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我们也可通过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成为沟通高手。减少无效沟通,让自己与周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相处更为和谐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