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降落人世时,每个父母都会觉得他们就像天使一样。特别是看到他那纯净的眼眸,可爱到连硬汉也心软绵绵的。那时整颗心就恨不得把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给他。
不知是不是基于这种心理,慢慢地在孩子的养育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上帝。
想要孩子变得更好,然后自以为是把一切好的灌输给他,而不管他愿不愿意。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像一块明净的琉璃一样美好又易碎,需要置身于我们全方位的保护之下。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像一个空瓶子一样,需要我们给他灌输一切事物,包括知识、规则、智慧等。
我们不愿相信孩子来到世上是带着神明的旨意的,他们有来自先天的成长神力。相反,我们认为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入芝兰,久处身自香。所以,我们竭尽所能,给予他们最好的,如更健康的食物、更好的教育环境等等。
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特别是物质丰富的今天,不可否认出身于更好的家庭,孩子的成才概率确实更高。同样的,越好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确实更多,素质更高。
但是,我们也别忘了自古英雄不问出身环境。很多卓越的人本来就起点很低,甚至出身贫寒,未曾受过贵族式的全方位系统教育。但这些并不能阻碍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时代的机遇,把自己锤炼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美国的富兰克林小时候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热爱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天性并未因贫穷的环境而泯灭。此后,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探索研究,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作为一名文学家,并没人教他如何写作。但他自己想出每看完一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原文内容,再和原文对比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就拥有吸收周围的一切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自已生存的更好。作为父母我们不应以把自己当作全能的上帝,过分的地保护孩子和给孩子灌输东西。孩子自已就会去吸收一切有利他成长的知识、技能、智慧。我们能做的只是守护他,给他准备他所需的条件。
如果我们抱着过分保护和灌输一切的心理,反而会使孩子失去探索和吸收的能力。我曾陪我们家三岁的孩子玩乐高积木的游戏。起初我总会想着教孩子怎么按说明书搭建房子和车辆,觉得孩子自己胡乱拼凑的模型一点都不整齐对称美观。但是,陪孩子玩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拼出来的反而一点不耐看,还没什么新意。而孩子不仅会自己拼出很多新花样,而且更加的具有美感。
孩子并不是我们的影子,不需要全盘接受我们的教导。相反,作为大人的我们,现在很多思维都落入社会给我们的限制。今天,我们老是强调多学习,但背后无形中也在丧失自身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因为就学习的本质而言,不过是刻意模仿和大量练习别人的东西。
养育孩子,照见孩子的行为,反思自己。我们会发现,孩子根本就是带着神的旨意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的天性,告诉我们应该去对周围的一切保持好奇心和热爱,进而去探索和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如果没有孩子,只有大人,那么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变得更好。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长大早已失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我们大多数人每天忙碌着追逐看到的东西、固守原有的认知、模仿别人已有的东西。由绝大多数这样的大人组成的世界,又怎么会变得更好呢!
只有孩子才有未来,绝不是一句空洞的话。养育孩子,我们并不是孩子的传道人,需要我们去传授孩子一切。我们只是孩子的护道人,守护着他成长,不让他夭折。孩子反而是我们的传道人,告诉我们热爱周围的一切,不断去创造美,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