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e Hanff & Frank Doel,1949年至1969年廿年流光,和往来于纽约穷作家与伦敦古书店的信函,交织出一部爱书人温馨怀旧的小品。
Helene,1916-1997,一个有古雅品味的英国文学爱好者,缘起于隔海购书的商业行为,因着她的古道热肠和珠玑妙语,她不仅和在书店工作四十年饱学谦和的英国绅士Frank成为精神相通的知己,连其他店员、Frank的家人邻居都和她建立真挚友谊,她给二战后物资贫乏的英国朋友寄肉和蛋作为节日礼物,他们寄书和手工刺绣桌布给她回礼。经济窘迫的Helene在Frank生前一直无缘踏上英国的土地,她的朋友们去伦敦工作旅游时会为她去书店拜访。
1968年底,Frank急病去世,Helene得到他家人的支持,于1970年出版这本以书店地址命名的书信集,并在出版商赞助下到访查令十字街84号,虽然当时书店已经结束营业。
缘起缘又落,人情和温暖在时光里酝酿,漫溢,柔软了有缘的读书人的心。
1 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
2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3 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
4 我有一位战时派驻在伦敦的记者朋友,他曾经对我说:游客往往带着先入之见,所以他们总能在英国瞧见他们原先想看的。我告诉他,我到英国是为了探寻英国文学。而他这么告诉我:“去那儿准没错。”
5 小说除外,我就是没法儿喜欢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操演着不曾发生过的事儿。
如果你知道我这个一向厌恶小说的人终究回头读起简·奥斯汀来了,一定会大大地惊讶。《傲慢与偏见》深深虏获了我的心!我千不甘万不愿将我手头上这本送还给图书馆,所以你快找一本卖给我。
邮包已收到,这本书长得就像简·奥斯汀该有的模样儿——皮细骨瘦、清癯、纯洁无瑕。
我挑了一个细雨霏霏的星期天介绍一位年轻朋友读《傲慢与偏见》,她现在果然已经疯狂迷恋简·奥斯汀了。她的生日就在万圣节前后,你能帮我找几本奥斯汀的书让我当礼物送吗?如果是一整套的话,先让我知道价钱,万一太贵,我会叫她的先生分摊,我和他各送半套。
6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会“大清仓”,把一些我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丢掉,就像我也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道理。倒是旁人都很惊讶,依我看,他们爱惜书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的看完,我常想:他们也未免读得太潦草了吧。然后呢,因为他们从不重读那些书,不消一年,书里头的内容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过,当他们看见我把书一箱一箱地往外扔时,却又露出一副“这怎么得了!”的表情。要是照着他们的做法:买了一本书,好——读过了,好——上架,好——没事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碰它第二回,可是呢,“丢掉?万万使不得呀!”为什么使不得?我个人坚信: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它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
7 布莱恩告诉我:你们每一户每个星期才配给到两盎司肉;而每个人每个月只分得一只鸡蛋!我一听简直吓坏了。他拿出一本目录给我看,这是一家设籍在美国的英国公司,专门代人从丹麦寄送补给物资到英国。所以我会寄给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一份小小的圣诞礼物,希望数量足够让你们大家都能分得一些,因为布莱恩跟我说:查令十字街上的书店全都“小得很”。1949年12月8日
8 春意渐浓,我想读点儿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怀亚特还是琼森或谁的,该寄什么给我,你自己动点儿脑筋!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里,带到中央公园去读。1950年3月25日
9 实际上,我刚离开伦敦到乡间跑了一大圈,到处拜访私人宅邸,搜寻待售的藏书,努力补充店里捉襟见肘的库存。我太太已经开始把我当成房客来招呼了——我总是只回家睡觉,一吃完早餐又不见人影。不过,当我带着您送的肉(鸡蛋、火腿就更不用说了)回到家里,她就会觉得我毕竟也不是一无是处。当然,所有的不开心也就随之烟消云散。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太久没能见到一块完整的肉了。我们总得想点儿法子,表达我们对您的感激。于是,我们将另行寄上一本小书,希望您会喜欢它。我还记得您曾经想买一本情诗集,这是我所能找到尽可能符合您的要求的了。全体同仁为您献上此书,盼您笑纳。1951年4月9日
10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1952年12月12日
11 我真希望您在弗兰克在世时能够与他见面,并亲自结识他本人。我原先只知道他是一个处事严谨同时也很幽默的人;现在还了解了他在待人处事上更是一位谦冲的君子,我收到许许多多来自各地的信,都异口同声地赞扬他对古书业的贡献;许多人还说他是如何饱富学识而又不吝于与其他人分享……如果您想要看这些信,我可以将它们寄给您。不瞒您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我也羡慕您能写出那么好的信。弗兰克和我却是两个极端不同的人,他总是温和有耐性;而因为我的爱尔兰出身,我的脾气总是又倔又拗。生命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他从前总是试图教导我书中的知识……我现在好想念他。1969年1月29日
唐诺的《序》,有使人为序读书的魅力。
1 记忆从此可置放于身体之外,不随我们的肉身朽坏。
2 书籍的不易理解,不易完整掌握的恒定本质,尤其是愈好、内容愈丰硕、创见之路走得愈远的书,往往远远超过我们当下的知识、道德和情感准备,我们于是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回身空间与它相处。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默契却总需要悠悠岁月。不同年龄读它,都会因着你不同的询问、关注和困惑,开放给你不一样的东西。你甚至深深记得其中片段,在记忆中持续重读。
3 书籍的本质,既是历史的又是此时此刻的时间完整感受。当下的时间隙缝,很难容受得了人独有的持续思维和精致感受。
4 各色书籍,呈现出极丰硕极细致的各自时间层次。这于是成了最像时间大河的一条街,更像人类智识思维的完整化石层,你可以而且势必得一家一家地进出,行为上像进陈列室而不是卖场。
5 部分远大于全体。查令十字街远比我们一整个世界还大。特别当我们满心迫切的困惑不能解之时。我们很容易在一本一本书中再再惊异到,原来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相较于既有的书籍世界,懂得的事这么少,瞻望的视野这么窄,思维的续航能力这么差,人心又是这么封闭懒怠,诸多持续折磨我们的难题,包括公领域的和私领域的,不仅有人经历过受苦过认真思索过,甚至还把经验和睿智细腻的解答好好封存在书中。
陈建铭,译者。没跟任何出版社联系且尚未跟国外购买版权的情况下就先译出了全书。
致力消弭空间、时间的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仅仅是亲笔书写时遗下的手泽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