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习和生活压力大的时候,我会选择读一些篇幅不大,但能够很好的治愈情绪的书来阅读,也算是有一种和“看电影能逃离现实世界2个小时”一样的意义。本书汇聚的,都是大师作品,每一篇篇幅不大,但很有营养。让我有了很多思考和想法。独步旅行,适合孤独的时候阅读,是轻松的,也是愉悦的。就像一个人在书的世界里,独自散步了。
书中每一篇的标题都很直白,比如:青春的倦怠、人人想当别人、声音的世界、美腿与丑腿、人能衡量一切,却不能衡量自己......等等,书中好像汇聚了各个大家关于各方面的感触,但读完整本书就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他们很擅长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给读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去感受,去生活。其中有几个方面,是我想主要谈谈个人看法的。
一、关于青春。
人总会特别的关注跟自己的状态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也不例外,看到“青春、倦怠、比较、内卷”等的字眼,我也会下意识的多看两眼。我们可能都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充满忙碌,异常的疲倦,是倦态的,而作者三岛由纪夫却在开篇第一句话就说,“所谓倦怠是非常奢侈的东西。首先,我现在没有闲工夫拥有倦怠。因为每天得忙于工作、忙于奔波生活。再说,社会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可能拥有倦怠。而且想要咀嚼真正的倦怠滋味,得花费很多金钱。为什么呢?因为随着没钱而来的无可奈何和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心境,同倦怠相距甚远。”
看到这里我不禁怀疑自己,好家伙,原来我自以为生活的倦怠,只是我以为的?我离倦怠原来还有不小的距离呢。王尔德曾经说过,“人世间有两类的不幸,即一无所获的不幸和整个拥有某种东西的不幸。后者更为不幸。”这更为不幸的后者,就是倦怠。然而,所谓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种东西的状态,就是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状态。他们眼前展现着人生广袤的原野和恐惧,尽管他们还一无所有,但他们偶尔也能在幻想中具有一种拥有一切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同上述倦怠的定义两相对照,就会明白所谓青春的倦怠是语言本身的矛盾。实际上,青春是不可能有倦怠的,而且倦怠这种感觉同青春的意义是相反的。
二、关于“美丑”。
在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盛行”的今天,美丽的标准好像变得越来越苛刻,人们的审美越来越狭窄,女性只能白、瘦,才算美,其实这些在我看来是人类审美的一种严重畸形。为什么非要活成别人眼中的理想样子呢?很多女生因为自己的身材、样貌,变得不断焦虑,抑郁,因此自残、自杀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这些鲜活生命的逝去好像还不够响亮,还不够引人注目,大多数人们还是在一味的陷在畸形审美的泥沼里,无法自拔。然而,这只是一个小的切入点,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一群人的思想。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遭遇总会有坎坷;无论在什么交际场合,所接触的人物和谈吐,总有讨人欢喜和讨人厌的;无论在什么地方,天气总是有雨有晴;无论什么政府,法律总是有好也有坏。
在这样多样化的大环境下,人的思想面如果仅限于一面,无法立体的、多方位的看待一切事物和人,就无法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想。有乐天派和悲观主义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古人提出的中庸之道是非常充满智慧的,很多时候,都不应该太过于极端,既不能过于悲观,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甚至自己去想象一些并未发生的悲剧;也不应该过于乐观,只看到自己所愿意看到的,而当意外来临时,会被打个措手不及。所以,生活中应该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不去过分的贬低或追捧,始终在心中保持自己的一根风筝线,可以在自己即将偏离航线时,及时的拉回来。
三、关于思考。
去向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之前,都不如先独步走向自己的心灵。我始终认为,自己才是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因此真正的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给自己建立一套思想体系,培养自己的审美、自信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痛苦的一大部分或许就来自于给与了别人的生活过多的关注,而迷失了自己。比较是偷走幸福的贼,我时常会在内心跟自己强调,focus on myself,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能量和灵感,才会开启充满快乐的人生。
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好好思考,好好生活。
20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