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天然的氛围中,我们得以依靠。
循在乡间小路上,奏起的童谣
飞出我身,安在我心
纵眼望去的深绿
渴望再次来临
晚霞,天堂的余晖
暴雨,潮气的涌动
黝黑,烈阳的印记
立在人形横道前的红绿灯
听从指挥的发动机
铺天盖地的灰尘
人心的彷徨
流失在某一刻的童年
深谙阡陌,闪过流星
夏日的萤火虫
夜作农民的手电
停下快速的步伐
传来了呐喊
回家
就事论人,就人论事。我喜欢听那首《稻香》在于抒发人心的归属感的旋律,会让我找到年少的自己,拖至眼前,浮现的画面接二连三,美好、纯真,此外我也找不出再合适的词来形容。只能说《稻香》给了我童年时梦的点缀。
时至夏日,待在城市中却远远地感到迷失,好像没有了与生活的接近。不过铺天盖地而来的是需要一些什么来填补的缺失感。从刚刚来上大学一直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都从来不曾有过此类愁绪,我也不大了解游子之情,异客之绪。对于此事因何而起,为何而愁也并不关切。心情不好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想这乡愁到底是源于对新鲜的厌倦与这归属感上的缺失,而越是深处在回忆中的时候,人便越发不可收拾地要求周遭给与他某些相似之处,并开始去发掘或寻求这周遭,然而,与理想相违背的结果就是原因吧。
童年的经历就像知识一样对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人在小时候的经历脱不了干系,而乐观,悲观等笼统情绪概念不谈及基因,便是性子形成上的因素。小时候到12岁以前都是在农村,记忆里也存下了不少胶卷,稍大的时候离开旧屋搬去了城市里,此后,便与“从前”没了联系。虽说这样,6年后的今天,有时见到闪烁绿茵的花草绿树却奇妙地会在之前的心情上多了一些舒坦,好像不管多浮躁看着花草就有静下来的可能。
夏夜旷朗的天空,盈盈微风的田野,这些存储在记忆力的画面,因在此时此刻的邂逅而随之兴起。但不必说,我已离这当初渐渐疏远,或许是在我离开生长了12年的农家的时候便开始了,而到了最近就像倒带一样,小时候的一幕幕印象深刻的画面却突然浮现,似乎与分别时的印象不再有了联系,看到了眼前的图景,我想是否是6月太神奇,所以这风光便不与四时同了?
走在四通八达的田间小道上,仿佛世界的空茫在被填补,我记忆里的碎片在自行拼凑。有时会坠入回忆的涡旋,回过头来才发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这沿途的风光也可能会因你走的方向不同而去向不明,而定数与不定之间又有几分可行性的机会给人拿捏,反之,抓住了机遇而获得的不是人生赢家这一称号。力图倾其所有去得到什么,或许才没有缺憾,但缺憾之前必是希望满满,阡陌交通让人眼花缭乱,也许找到自己想要的去向的难易取决于希望的强烈程度吧。
过眼云烟在此刻停滞,你停在田间的小路上,看不见去向,黑暗涌向你,你摸索着挪动脚步,因为担心踩到哪个羊肠小道你站定在了原地,内心比之前多出了几分惧怕。你抬起头看看被黑暗覆盖的天空,都是黑色。而记忆泛出,眼前变得生动起来,风声,风吹草动声,蛙咕也随着而来,你感触到了,闪烁的水汽在跳动,白茫茫沾染了你的发,衣,脸,凉意静静地等着被你吸入身体,但急促地时间点,所有都消失不见,迷雾被拨开了,是光。你伸展躯体,张开四肢,一个新鲜的早晨呈现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