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树木生机盎然,使人心怡。
车过集市,过人群,熙熙攘攘的热闹,不由叫人随喜。随俗。
所谓“大隐隐于世”,高手在民间。
黔首旧衣的老爷子洋洋洒洒的四国语言一出,立时震住了自觉有些屈尊的教授,《春秋》《史记》唐诗宋词,自然贴妥地嵌在话语里,好像本来就是那样随口一说的家常话一样。
八十八岁高龄的老爷子抽得一口旱烟,尚能十里八里地骑着三轮车赶集上店,卖他的那些干货调料,花生瓜子。
快乐的小老头黄永玉是无愁河畔的浪荡子,从那些跳脱,潇洒,轻逸的笔调里,总能看出内心的隐痛和长歌当哭来。木心的那一派老尽少年心的闲适和淡漠,腰下宝玦青珊瑚,去国千里,半壁江山的情怀,自是与常人殊。
老爷子指西山落日笑说:“我已到这个时候了,尚能饭。”
忽地想起母亲常说的那句话“活着干,死了算。”七十多的母亲整天忙着种菜,卖菜,哪天若刮风下雨不能干活了,就闲得发慌。
人常说母亲天生劳碌命,不会享福。但大字不识的母亲常很得意她凭胼手胝足,勤快节俭赚来的钱。
父亲的富养女儿,教会了我去读书和欣赏,不拘束和那些文化人神侃。母亲的勤俭亲力,教会了我如何过日子。
老爷子笑,说:“这就是自己在人间创下的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