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核心关键词为:“生性凉薄”的文章在很多公众号上都有转载,并且宣称这篇文章“火了”。到底真火还是假火?我也不确定。反正我看这个词本身,我就觉得它不像真能“火”的样子。
我最先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当时只看了一眼标题)。后来发现在许多公众号里也都有转载这篇文章,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便浏览了正文)。
我觉得这是一碗“半毒的心灵鸡汤”。下面来具体说说原因:
一、覆盖大众心理趋向
这篇文章的感觉就好像是那些分析某个星座性格的内容。
给某一种星座所编纂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实际上可以覆盖到很多人的心理意象和心理意向。首先是因为很多人的自我心理形象就是那样的,然后这些人就很自然认为自己某些程度就是那样的心理意向(趋向)。
二、社会大众心理偏凉
在如今这样一个大街上撞死人都没有什么人关心,大多数的人只会旁观和用手机拍照的年代,你能指望多少人心理不凉薄呢?
在这样一个职场勾心斗角,家庭中也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你能指望谁还会敞开心扉,热情迎接他人的进入呢?
今天能有一篇“生性凉薄”的文章号称火了,明天就可能再出一个“生性冷酷”并且冷酷得有道理的文章会更火。
三、人类社会需要热情和正能量
社会已然陌生,人心已然冷漠和凉薄。就不要再出来宣传这种凉薄思想了。
表达这种凉薄,实际上只是相当于在“呻吟”,并且自以为:“呻吟”就是在疗伤了?或感觉就已经健康了?以为“呻吟”就是在看病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疗愈心灵、身心健康。
实际上现代社会的人们真正没有多少人关心健康,除非是已经有病了才可能关心健康。即便关心也是愚蠢或盲目关心。就更不要说心灵的健康了。
表达这种凉薄的心态,就好比一个亚健康的人,一个面黄肌瘦的人,自以为“面如菜色”就是正常的面色。甚至可能反而嘲笑那些面色红润的人是傻瓜和另类。
想一想,人在天真儿童时代是怎样的性格。那才是真正健康的性格。人越长大越心灵亚健康。病得越重。“头脑病毒”感染得越多。
头脑病毒:人的头脑也像一个电脑操作系统,其中也有程序,也会通过他人通过社会,或通过原生家庭感染到错乱的不逻辑的程序病毒。
四、不要怕人麻烦,也不要不好意思拒绝
你可以麻烦我,你尽管尽情地麻烦吧,我就是不管,不去理会。大不了麻烦急了我就拉黑失联或绝交。
现代人缺少的不是凉薄,而是觉悟。那些乐于助人,诚实正直的人们,需要的是“好意思拒绝”。正如那些喜欢麻烦的人“好意思去麻烦”别人一样。我们也要学会:好意思拒绝。
五、社会需要合一意识与团结、有爱
凉薄是典型的“极端意识与分离意识”,而不是“合一意识”。我说的合一并不是与所有人合一,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合一。人人都有喜好,有判断力与取向。这是人的天性和智慧。我们面对喜欢与肯定的人,是要合一的。
就像那个伟大的概念:命运共同体。
事实上,人类中绝大多数的大多数人都是好的人,都是可以合一的。变成共同体的。
人们需要的不是“凉薄”,而是热情与智慧(识人的智慧)
六、某些部分社会层面已经快要“凉透”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难道在当今就没用了吗?
事实上,在有些层面这句话确实已经不实用了。现代很多做父母的都已经凉薄了,做子女也已经凉薄了。
不论是在家还是出门,谁都靠不上了。所以,只有靠自己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可悲吗?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不是强大的可以独立生存的“异兽”。但是现代很多人活得却像个“异兽”。
七、凉薄的社会危害
人如果都凉薄了。人类社会就会走向冰冷。或者越来越多的“功利主义者”们会训练自己更加的“好意思”,更加地脸皮厚,更加地有智慧,有技巧、有套路地去好意思和脸皮厚。可能会导致这种人越来越多。正如现代的某种类型的商人一样多,表面热情,内心凉薄。
另外一个危害就是:如果人人表现都凉薄(即便是外冷内热),这就会让本来就不好意思开口的人,那些脸皮薄的人,则更难以开口,甚至是致死也没能张口去寻求任何帮助。
所以,有能力的人,要变得慷慨一些,热情一些,多向自己认为有品质的,值得帮助的人们,主动伸出橄榄枝,伸出援手,主动询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人家外国人在路上看到有人抛锚,还会主动询问:Do you need help? 或Can I help you? 或What can I do for U? (需要帮助吗?我可以帮你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按照宇宙法则,很多道理是相悖的。任何事物都是越施予越多得到就会越多。施予帮助,施予钱财,施予爱。施予智慧和无畏。
关于“生性”每个人其实都不同。
其实最后说白了,“生性凉薄”是自觉条件和能力还不强大者的自我保护状态罢了。
作者:赵散闲,探究更究竟的道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