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这么一句话: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独处。”
生命有时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鲜活,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
尘世的喧嚣,人与人之间的争吵,不顺心的时刻,都会让我们陷入疲惫之中。
生活本就是如此,顺逆同在,悲喜共存,胜败与共,却又无一日不透露着美好。
人生就像是一块拼图,这拼图中有精彩的巅峰瞬间,当然还会有独处的清欢。
没错,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是一种主动选择的人生状态。
这世上真正能一直陪伴自己左右的,只有自己身后的影子。
而这个影子是孤独的,还是伟大的,完全取决于你对独处的看法。
人在孤独中一般呈现三种状态:
一是心慌意乱,惴惴不安,百无聊赖,总想要去人多的地方来摆脱孤独感。
二是能够渐渐习惯孤独和寂寞,能够通过读书写作或是做其他有趣的事情,以打发无聊,驱散孤独。
三是享受孤独,在孤独的岁月中种下一颗诗意的种子,在勤于思考中,感恩独处带给自己大量的时间,让灵魂得到释放。
一个人的时候,能够听到内心最真实的呼唤,能够清晰地听到树叶落下的声音,便是享受了美好。
02
美国知名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就是一个主动独处,享受独处的人。
2020年时,他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以“伟大的美国小说家”被世人熟知。
他的小说《纠正》获得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弗兰岑成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跟他善于在独处中思考、写作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三十多岁时的弗兰岑曾身边围绕着一群孩子,享受着热闹而充满烟火气的生活。
后来,他历经十年的婚姻开始出现问题,父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一连串的打击,让弗兰岑陷入一种焦灼的状态。
他开始慢慢享受独处,慢慢开始思考人生,审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牺牲掉自己的婚姻。
为了保持专注,他用万能胶将笔记本的网络接口封住,拆除无线网卡,删除所有的游戏,并租了一间没有过多装饰的办公室。
为了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他还常常带着耳塞和眼罩在黑暗中敲打键盘。
不得不说,近乎于苦行僧般孤独的生活,让弗兰岑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保持着超高的思考能力,助他走向成功之路。
03
有句话说得好:
“独处,是最好的增值期。”
聚众狂欢和推杯换盏确实能让人获得快乐,但却很难让人在这些所谓的社交中得到成长和提升。
唯有安静下来,不被人打扰,才能去读几页书,或是精进自己的某个技能,从而获得增值。
再喜欢热闹的人,每天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去独处,去思考,去领悟,去专注地做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事情。
美好的人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一定是那些你看不见的独处时光中的成长,慢慢堆积而成。
那些获得更多掌声和鲜花的人,也一定穿越过无数孤独的黑夜,和无人诉说的寂寞时光。
大多数人在熙攘的人群中渐渐迷失了自我,但依然有清醒的人能够于孤独中找回自我。
当个人能享受孤独带来的清欢时,他不必在恼人的人际关系中不知所措,也不必费尽力气讨好他人。
放下心中的戒备,放下心中的负担,只关注自我,只取悦自我,彻彻底底做最真实的自己。
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只有自己过得好才是真正的好生活。
尽量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朋友无需过多,一两个知己已经足够了。
于鸡零狗碎的生活中正视自我,寻找漫长岁月中的片刻安宁,享受独处带来的美好!
让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