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这一两个小时》作者说
烦躁也好,厌恶也罢,工作都是我们必须忍受的煎熬。
没那么多意义理由之类的东西,更不敢奢望快乐。
而人生大部分的意义,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里。
《我不想只活在工作结束之后的时间里》作者说
我倒不是那种会把生活和理想割裂开的人,
正是因为我不想活在工作结束之后的时间里,
我希望工作就是生活,希望它们融为一体,我才选择离开。
我大约是后者,可我真的不清晰自己要什么。
学习了一些课程
我们先要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通过对过去经验的反省,配合专业的咨询老师来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
能力兴趣,越清楚越好。其中可能要花点时间想想过去,
你从哪些事情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成功。
一旦清楚了这些内容,就可以去寻找对应匹配的行业和职业。
再根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比如查询阅读资料,
了解相关领域,对专业的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工作内容,
最后找到一份适合你的工作。
这种传统方法背后默认了一个前提——你需要先找到一个「真实的自我」
(True self):在成年之后,你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性格,
爱好和能力特点,基本不会再改变了,
可是只是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和分析,就能找到对应的工作了吗
如果我过去从来没碰过钢琴,是不是就发现不了「我可能擅长钢琴」呢
然后发现一篇论文“possible selves”
The concept of possible selves s introduced to complement current
Conceptions of self-knowledge. Possible selves represent individuals’
Ideas of what they might become ,wha they would like to become,
And what they are afraid of becoming, and thus provide a conceptual
Link between 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Possible selves are the cognitive
Components of hopes,fears,goal,and threats, and they give the specific
Self-relevant form, meaning, orgnization, and direction to these
dynamics. Posssible seelves are important, first, because they
function as incentives for future behavior,second, because they provide
An evaluative and interpretive context for the current view of self.
A discussion o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ossible selves is followed
By an exploration of their role in addressing several persistent problem.
Including the stability and malleability of the self, the unity of the self,
Self-distor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concept
and behavior.
可能对自我是对自知的补充。
首先明确我们由认知驱动着,也就是007老大所说的,
为什么写比写什么重要。
留学生永远能更好更快的掌握语言,
因为将来他们要用此生活
长时间的奔跑中羚羊永远要快于猎豹
因为后者所求是一顿饱饭
可是羚羊是为了不丢掉性命。
“可能的自我”的认知元素包括着你的希望 目标,以及恐惧成为的样子。
通过探索来了解自己的一些核心品质,包括可塑性等等。
而爱好、性格、能力,不仅仅只由过去的经验决定,
还有一部分是模糊不清的,是在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之中,
一直在变化。所以大约坚持一项爱好的意义在于,
你更可能通过它们触碰到不怎么变化的部分——核心的品质
但是自我既然至少有一部分是动态的,那么仅仅反省自己的过去经验
是不充分的自我探索, 我们需要用实践找寻更多的可能性。
喜欢的人羡慕的人想成为的人,
假设财务自由之后想做的事。
不在路上,永远不会离答案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