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生活节奏改变了。我开始密集地见朋友,聊本子的事情,也多了一些外务。
然鹅,让人心情不好的状况一样随时会遇到。是不是越大的城市,人与人之间就越多交流的障碍?
昨天我在住处大厅工作时,进来四位祖孙三代的旅客办理入住登记。前台说他们只订了一个床位,只能住一位。旅客很诧异,打开订房信息,确实上面显示是一个床位,但不知为何信息结尾又出现了一间房的提法。
双方稍微争执了一下,旅客也认知到确实是只订了一个床位的事实。而且,现在其它床位均已订满,他们无法再订了。
点爆火药桶的,是前台内心想赶紧打发走人而出现的呲着说话的方式,让客人们感受到不被尊重。于是客人们坐下来,扬言不走了,今晚就睡沙发。
我在旁边,对这件事情听得一清二楚。见情形势必拖沓下去,便起身去当和事佬。
我向店家确认了房间和床位已被订满后,安抚了一下客人们的情绪,问他们可否以类似价格调换到周边的旅店。客人们心里还有气,又和店家锵锵了几句。我再次说了些安抚双方的话。最终客人同意了我的建议。
我拿出手机,搜索附近旅店,首先问客人们的意愿;得到确认后,我打电话给那家店,说明了客人的年龄及性别情况。预订成功。
然后我把店家信息和电话号码转给客人,又让他们试着导航了方向和距离。
客人们很满意,孙女拿出自家做的云南特产芒果干给我吃;曾是边防营营长的爷爷向我竖起大拇指,夸我是好同志。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前台如果能够多一些同理心和服务意识很容易就可以解决掉矛盾;即便不方便帮助解决,也可以和颜悦色地请客人安坐休息,喝点茶水。相互理解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吧。客人大老远跑来,遇到这种事,确实很需要在地主人的感同身受。
其实不止这件小事,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因为交流方式的障碍和解决问题缺乏变通造成的。结果就是小事变大事,甚至触及民事刑事法律。
同时,我四处行走,也完全了解到,在国内,绝大多数人是讲理的,完全不讲理的人是极少数。但是讲理的人,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尊重和理解,有可能到后面变得不讲理。
总之,交流是门艺术,而尊重对方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