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说,讲故事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增加个人魅力,能够影响别人的价值观,塑造个人形象,传播商业文化。我们从小接受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就是从故事开始,比如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持之以恒”,比如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而作为职场人的我们更应该会讲一个故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说在和朋友聊天约会中,在面试工作和老板同事的交流中,在说服领导的时候,在阐述用户需求、描述我们的产品的时候,故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达自己的媒介。所以,当今,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营销工具,无论家庭、职场、国家,都不是只会讲道理就可以的地方,故事却可以帮助你灵活应对。我们不断强调大数据,强调批判性思维,同时也不可缺少的是故事性思维,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多的是对智商的锻炼和提高,而缺少对情商的培养,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情商,锻炼情商的手段。在内容时代,用户更愿意为情感、情怀和认同感买单,也因此红了像老罗等这样富有才情的网红。
一个公司有一个好的品牌,有一个好的故事,那么无论是在它创业的阶段、发展的阶段、爆发增长的阶段都会,都能让他的投资方、用户欣然的接受它,支持它。就像下面这段摩拜单车的故事:
“
一个城市如果适合自行车骑行的话,它的幸福指数一定是非常高的。因为首先它应该有自行车道,然后有绿树,因为如果没有绿树夏天会非常热,空气也应该良好,这样人们才愿意去骑行。在大城市里面,可能我无数次从地铁站出来,在高峰期的时候根本打不到车,我可能会坐一辆黑摩的,但是非常危险,那个时候我特别希望我像一个机器猫一样,当我想要一辆自行车的时候,我就能从口袋里掏出一辆自行车骑走。
有两次,一次在杭州,一次在瑞典的哥德堡,我都看到了公共自行车停在路边,两次都是靠近傍晚的时候,我就想,其实在城市里面骑车去游荡还是非常舒服的,我就使劲地想知道我该怎么来租这个车,我不知道去哪里办卡,也不知道去哪里交押金,那个硬件的小亭子,我用信用卡塞了半天也不能解决。
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我都买过属于自己的自从车,但总是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要么就是被偷了,要么就是真的觉得在城市里面骑还要有固定桩其实是非常不方便的。我梦想中的自行车一是实心轮胎,不用担心爆胎;二是没有链条,不用担心掉链子;三是车身要全铝,不用担心生锈,每辆车都有GPS定位,手机打开就能找到离你最近的车,扫码开锁,随骑随走,并且能随意停放在任何位置。
有一次,我们的单车被扔到了河里,我感觉就好像凶杀案现场一样。
”
一个好的故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素材或具体的场景,去表达去支撑讲故事人的理念或者观点。所以故事的四要素不能少,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当然换而言之,就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故事的结构完整才能符合听者和读者逻辑和心里,才能与他产生共鸣,才能触动他最脆弱的神经。
正如摩拜单车和胡玮炜的故事那样,先提及了回归骑行的幸福感,刻画了一副画面,并传播了绿色出行的意义,提及了用户的痛点,跌宕的用车场景和怒点,最后表达其公司的价值和梦想,并赋予了可行的方案,我想这样生动形象,且具有说服力的故事是很容易打动大部分投资人和用户的。
当然,从小老师就教育过我们,作文写得跟流水账似的,记忆犹新,因为我们讲的故事要么没有明确的主题,表达不出想要告诉听众的点,要么没有主次,没有高潮,没有细节情节,没有感染力。
讲好一个故事,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我们本身就是故事的载体,或者说是去发现故事。故事可以是一种价值观,也可以是一句话。
正如大家所喜欢的网易,每每看到他的文案,就想看到生活中的自己。
又如:“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它们流露出来的气息,不带刺,不怼人,不自黑,也不丧……它有鲜明的主张,也有温暖的力量。
又如支付宝的故事:“坐过55小时的火车,睡过68元的沙发,我要一步步丈量这个世界。——为梦想付出,每一笔都是在乎。”
寥寥几笔就展现了故事的可读性、画面感、共鸣度、传播力和说服力,这样的品牌故事更胜过数据,有数据的时候要会讲故事,没有数据的时候要会讲好故事。
好的故事基本可以归为以下三类:体验型故事、痛点型故事、情怀型故事
最后,推荐两本书《故事的力量》和《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多看、多想、多听、多练,我们,都需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讲好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