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棉田”如何利用科技进行温室气体减排
使用智能农机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在传统棉花生产过程中,柴油农机普遍运用于播种、覆膜、打药、采收及秸秆还田等多项农事活动,消耗大量化石燃料的同时,排放过量温室气体。在深耕等农事环节,一台拖拉机一天的油耗量最高可达一吨。
在"超级棉田",农田管理者选择用清洁能源驱动的农业无人机代替燃油农机,执行作物植保田间除草以及脱叶剂喷洒等任务。此外,通过安装农机自动驾驶仪,管理者可以让精准导航系统辅助传统农机进行全自主作业,实现更科学的农机调度。在犁地、播种和采收等农事活动中自动规划最高效的作业路径,能够减少因行驶误差导致的额外油耗。基于这两项举措,“超级棉田”能比普通农场减少近30%的燃油消耗。
在人工驾驶的情况下,传统农机作业非常容易因为操作误差导致大量柴油消耗
普通农机安装自动驾驶仪后,能根据自动规划的最优路线,保持直线行驶,避免因绕路造成多余油耗
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化肥投入,提高农药及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电
传统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利用水泵,通过遍布田间的管道将水肥输送到棉田各个角落,并通过及时开闭分布在棉田中的出水桩阀门控制灌溉量传统模式下的农场,在生产季节需要几十名工人完成阀门的开闭,常规出水桩的流量精度有限,难以保证大范围内的精准供水与均匀流量,容易导致过量施肥或供肥不足。在缺乏精准数据记录与用量追溯的情况下,农户为了确保水肥的用量,常常采用长时间开启水泵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造成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浪费。
为解决这个问题,“超级棉田”管理者对农田的灌溉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为全部出水桩换上可远程控制开闭的智能电动阀,并将灌溉系统接入极飞物联网,使用工业级电子水表精准监控用水量。从此,农场管理员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时监测水肥浇灌情况,实现远程管理,还可以通过极飞智慧农业系统实时了解不同地块的肥料投入情况,配合更新后的肥料储存装置与自动施肥设备,定时定量地将氮、磷、钾肥施放到棉田中。相比传统农场“超级棉田”可减少约90万吨用水,降低23%的化肥用量,同时有效节省用电
另外,基于遥感无人机拍摄的棉田高清数字地图,结合Al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系统可根据不同地区内的作物密度以及生长情况生成"处方图"精准计算不同农田区域内需要的农药用量,并指导农业无人机对相应区域进行精确喷洒,节省36%的农药用量,节约成本超过13万元。
将水泵、智能电动阀、自动施肥机接入农业物联网,远程灌溉系统运作,配合智慧农业平台,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
通过AI对农田图像进行分析,生成“处方图”,不同区域内的作物提供植保方案,指导农业无人机执行喷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