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正确地赢得孩子合作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分享几个方法:
第一法,描述事实、给予简单的提示
不要小瞧这一步,很多人是不知道如何描述“事实”的。似乎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不加上自己的一点判断、评价,几乎就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了。例如:
“你又把饭撒得到处都是,说多少次怎么就不听呢!”
“这孩子怎么倔得跟头驴一样!说了不让拿还非要拿”
“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帮着穿鞋吗?这样可不是独立的孩子哦”
“水都快要漫出来了!这么大了还不知道开了水要关吗?”
与之相对应的,什么是真正的事实呢?
“地上有很多饭粒。”
“这个东西很脏。”
“那是你的鞋,我们要准备出发了。”
“脸盆里的水快要漫出来了。”
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到只描述事实呢?因为我们自己看到这些事情的时候特别容易调动起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孩子一旦感受到这种负面情绪,也会调动起他们的反抗态度。最后的结果,似乎家长总是在催促着孩子做各种他们不想去做的事情。所以,制止这个恶性循环的第一步,是学会只描述事实,用简单的词句提醒孩子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沟通》里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以身作则的这样做,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尤其重要。
例如看到孩子把衣服弄湿了,你可以直接地描述事实“你的衣服湿了”,也可以给一些简单的提示“衣服湿了穿身上不舒服”,如果孩子在干别的事儿没理你,你还可以提高一点声调说,“亲爱的,换衣服吧!”试试看,这种简单明了的话,可能比长篇大论更有效。
第二法,说出你自己的感受,使用“我”信息
卢森堡博士提出的另一个赢得对方合作的重要方法,就是使用“我”信息。我们都喜欢说“你应该……”“你为什么……”“你怎么不……”,如果把这些话换成“我感到……”,会出现神奇的效果,例如:
“我看到家里很乱,心里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妈妈很累了,你能帮我一下吗?”
“我真的不喜欢你这样说”
……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家长的负担少一些。我们也是人,也会有生气、失望、愤怒、疲劳的时候,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既给了他们更多配合你的动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
可能,这样的方法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会遇到困难,因为如果在你的家庭里,还没有建立起关心他人情绪的习惯,你对孩子的情绪就经常是置之不理的,那么孩子面对你的感受的抒发,很可能也会是冷漠的、或者不知所措的,但是万事总要开始,创造一个可以讨论情绪、接纳情绪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第三法,对较大孩子可以用写纸条的方式
纸条也是一个有神奇作用的方法,所有孩子都喜欢收到便条。还不会认字的孩子,哪怕用画画或者留音频的方式,提醒孩子,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第四法,如果孩子愿意表达他们不合作的原因,那么倾听、共情、寻找解决办法
具体的方法与《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一文里讲述的一致,大家可以回去复习一下。
“听话”自古以来就是家庭教育的一大难题,当我们把“听话”换成合作,你是否也能感受到这其中包含的意义有所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