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给陈老师,问她,是不是老师们都喜欢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家长? 她说,不是全部的老师都是势利眼,仅有的那些个别的老师,也是被家长给惯出来的!
很直白又很现实的一句话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刚跟幼儿园老师生了气,事不大,事出原因也很幼稚,或许是我小题大作、太过计较了;或许有很多的家长也被老师这样怼过,总是隐忍下来了;又或许老师们以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久而久之,大家竟也习惯了。
在大多数人眼里,那些形容一个孩子听话、懂事的所有好的形容词都可以用在我家萱儿身上,不是在吹嘘自己孩子有多优秀,恰恰相反,我不太喜欢别人总是这样夸我孩子,好像她就被这样给定位了,这样的定位反而让我不在她身边的时候会很担心。
1
她入园的时候是3岁3个月,入园之前在姥姥家生活了近两年,也许是太姥姥的隔辈亲,让她养成了“衣来抻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习惯。
还有朋友跟我提过,孩子这样的娇气进了幼儿园以后肯定很难适应,我还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入园后呆一段时间自然就没问题了;
开始的一周她确实适应的很好,没有出现这种那种的问题,老师反应也很好,表现棒棒的;不由得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她更是信心满满。
谁成想接下来的半年、一年、两年里,她还是出现了跟其它孩子一样的厌学情绪,轻则哭闹、重则装病,只要不去幼儿园,她各种方法都用过,我本以为她这样的情绪只会持续两三个月的,没想到一直持续到了中班毕业;
期间跟她各种沟通,她也不说原因,每天早上去送她,她会各种嘱咐,必须放学后第一个站到门口等她;于是晚上等她睡着以后跟她的班主任电话连线、各种沟通商议。
老师说,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平时在班里,有些个别孩子太过调皮,她自己管理不过来,就会对那几个孩子采取一些小惩小戒,萱儿虽然不是那个别的几个,但是耳濡目染久了,也很害怕同样的惩戒措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的厌学情绪;老师说以后她尽量不会再当着其它孩子的面再去做惩罚,也希望我跟孩子好好解释一下。
然而这些开导对萱儿根本无用,她什么都听不进去;几天过后,老师最后的建议竟然是让我们转学;实在心凉,要转学孩子还不舍她的好朋友,不转吧她又讨厌去园里;
最后我跟老公商量的结果是让她继续在这个园里待下去,因为在这个社会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插曲,她现在就是初生的牛犊,总要学着去面对、去接受、去适应、去改变。
上了大班以后,这样的情况突然没有了,她竟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期待,会告诉我放学的时候晚会儿去接她,她要跟小朋友一起玩一会儿;看她情绪好了太多,忍不住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现在的班主任特别爱她、总是夸她漂亮可爱,小朋友们也经常跟她聊天,她渐渐打开心扉,接受了这个世界本来就应有却渐渐被人们忽视的那些真善美。
说上面这些事情不是刻意评判哪位老师,只是觉得对于一个刚刚走出家人关爱、第一次迈入这个社会、第一次接受教育的白纸一样的孩子来说,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对她来说是有多重要,她会怎么待人待己、会怎么充满自信、热情满满的开始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2
记得大概三四岁的时候,因为有陈老师的原因,我跟着她去幼儿园里玩耍,老师会让别的小朋友站着,让我坐下,虽然我只是一个旁听;若是去小学学校里,那些个学生们都过来抱抱我、亲亲我,我就跟个香饽饽似的;这种看似正常的讨好让我从小充满了各种优越感,所以就无形中学会了仰着头走路;
不知道是不是陈老师发现了我这点小虚荣心,不再带我去学校转悠了;尤其是在受到一次极大的冷落之后,这种虚荣心彻底化为乌有!
那是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暑假,陈老师要去给学生上补习课,奶奶让她带我一起去,顺便把我的课也补了,我当然乐意了,去了以后肯定跟大姐大一样,后面跟着一堆小娄娄;走在路上的时候还激动的嫌陈老师骑车太慢;到了学校,学生们已经在教室里坐好了,我跟着陈老师进去,陈老师把我安排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管我能不能听得见,不过我也没当回事儿,反正我来也不是为了学习来的,等下了课,陈老师没给我臭显摆的机会,直接领我进了办公室,安排我写作业,无聊地等到了中午放学,陈老师冷脸的说“自己去姥姥家吃饭睡午觉吧,我要回家了,下午按时来上课,别迟到”说完就把一脸懵逼的我丢到了路上;我生气的去姥姥家,吃完饭睡午觉,本想着下午就不去了,直接回家,舅妈她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赶着我去上课,很不情愿地自己去了学校,一进门,这帮学生们竟当我不存在一样,没有之前的阿谀奉承、前拥后簇,只是说了句“老师快来了,赶紧进教室”,就这样都散开了;又是一脸懵逼,无奈地又去了最后一排的角落,下午就在心不在焉的状态里结束了这次糟糕的补习课;
回到家当然不会放过可以告状的机会,冲着奶奶就各种吐糟今天这“不公平”的待遇,奶奶一生气就念叨陈老师去了,陈老师愤愤不平的说“她跟我是去补习的,不是去玩的,更不是去显摆的,我不光是她妈,还是其他学生的老师” 。
好吧,就这一次,就彻底把我治改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出一句话:父母是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最信任的人,老师是学校生活里陪伴孩子成长的第二位父母。
如果在一个各方面很好的学校里接受着一个好老师对她好的教育,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也是家长们最希望有的;也许事与愿违,也许会存在一些我们家长接受不了又不可改变的缘由,我们不可能满大街去倾诉自己遇到的不公,也许这些不公、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反而使我们的孩子看到了她平时看不到的。
或许,她只认为这个社会什么事情都是美好的,可一旦有一些不美好出现了呢,她会不会跟这些不美好苟同呢,她会不会有能够判断好与不好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