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阅读?就是让我一有时间就来继续阅读《小学教学》的杂志。每一次看的都是这种合订本。似乎每一次都要从第一页开始看,每一次留过痕迹的仿佛都是最前面的那些页!
我告诉自己这样不行!后来我渐渐的改变了看书的方式。不管上一次看到哪里都要留一个痕迹。这样方便下一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样的阅读方式,我把《现代诗110首》陆陆续续的读完了。
说心里话,今天阅读一文《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打开通道――有感于特级教师朱德江的小数点搬家一课》
为什么我和你钟情于这一篇文章呢?因为我记得我实习的时候恰恰是上的这一节课?虽然是已经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上课的场景仍然回荡在我的心头。我记得当时我是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教材使用的情景是孙悟空金箍棒的伸缩变化。虽然教材的内容不同,但是小数点搬家的本质没有变化。
我注意到这是一篇赏析性的文章。如何写出这样的教学赏析性的文章。首先我注意到作者在开头写了一段背景,接下来写了一段课堂的流程。作者又是如何进行赏析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截取了一段教学片段。他的思考部分有对基本活动经验的一个理解,还有对这节课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的一个深刻的剖析。
概括地讲,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背景;第二内容片段;第三我的思考。
学习了这样的一种赏析性文章的写作,之后,我也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首先我要想一个标题。用三个框架来梳理我的思考。
我想谈的就是有感于特级教师牛献礼的《正方体展开图》。
前不久我参与了《小学教学设计期刊导读活动》,在这次分享活动中我分享了《如何思考教与学》,其中我特级教师牛献礼的一堂课,让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课,他诠释了学生学习这个知识时候会遇到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些难点?核心的内容是抓住《课内导学,课外研学》。
我们知道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类型,如果让学生去想象,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或许你和我一样觉得非常的好奇。
你知道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吗?
现在我就告诉你吧。
他借助形象的耳朵,让一四一类型的正方体展开图变得生动起来。
片段:
先让学生准备正方体纸盒,标注“上、下;左、右、前、后”按照要求剪开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让学生把展开图重新折成正方体,仔细辨别展开图中各个面分别是正方体中的哪个面?
我的思考
从充分地准备到有效上课,就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特级教师牛老师就非常的细心,特意让学生标出方位词。这样的设计是我不曾看到的,因为如果不标注这些方位词,其实学生在描述的时候是不好描述。
从面到体的空间想象的建立,如何能实现呢?
接下来,特级教师牛老师用我们身上的耳朵让孩子们理解。
他说“左右两个面有点像我们身上的哪个部位?”
这个问题提出,让学生把难懂的知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一步步地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正如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演示是学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