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与公链、稳定币一起成为2018年区块链全的热名词,然而这个所谓的证券化通证还为真正兴起,就胎死腹中。
01
STO国内遭严打
自今年8月初,STO概念在国内币圈开始流行,10月后成为圈内热点话题,有投资者称“这是一个巨大的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12月1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2018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在北京做STO(证券型代币发行),将被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这个表态,给了火热的STO概念一个定性——在北京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
12月4日,北京互金协会表示,发现仍有部分机构或个人以STO(证券化代币发行)名义继续从事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相关活动。
北京互金协会郑重提醒北京市各相关机构和个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与稳定币一起,STO被更大的加密货币社区广泛认为是下一个可以提供与数字代币和区块链技术相关的重要领域。
但实际上,STO自出现便与1CO如影相随,打着合法合规的名义发行证券型通证,也被看做一种变相的1CO活动。
02
全球各国监管严格
实际上针对STO,各国均做出了监管规定。
西方国家普遍将STO按照证券进行监管。
美国在2017年12月11日关于加密货币和通证公开发行的声明中,SEC主席表示,发行证券必须遵守证券法律制度,无论证券发行方式如何变化。
一直以来,新加坡都是一个对数字资产相对友好的国家,ICO和STO均有法律规范。发行此类代币发行必须按照SFA的要求编制招股说明书,并在MAS进行登记。
加拿大很早便发布了关于境内的数字资产发行活动的规定。2018年2月,加拿大证券交易所Canadian Securities Exchange宣称将建立STO交易平台。
欧盟对STO的规定或可参照其对证券发售的规定。其判别通常需要通常要一个个的案例逐一与现行的证券(股票、债券等)属性进行特征的比对。
尽管各国的监管力度不同,但是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控制野蛮生长的加密货币市场,提供监管参考。
03
生而自由,并非无限
大真出大伪,黎明来临前总是黑暗。
每一个新风口新概念的显现,总会先被骗子利用,而后再被投机者涌入,最后剩下的才是真正坚守的人。
但是不我们能因为共享单车而否定共享经济,不能因为某些平台跑路,而否定P2P,不能因为币圈的崩塌,而否定区块链。
有效的监管,在保护投资者的同时也在促进行业发展。
区块链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