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每天忙碌就有意义。
同样,让你每天都忙碌的事也不一定有意义!
记得,在我们高考填志愿时,流行一个段子:好大学不如一个好专业,好专业不如一个好爸爸!
计划经济时代,尽管考上一个中专或者技校,手里就端到了一个铁饭碗,尤其是农民的孩子更是跳出了农门,能够光宗耀祖了。
但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一直都是大部分跳出农门,端了铁饭碗的孩子无法摆脱的宿命。
因为好的部门,好的岗位,早已被“好爸爸”们锁定。当然,在中国这也不是什么怪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名言不是流传已久吗?再看“肥缺”二字,就更能说明问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口分工,对口就业只能是一种愿望。我们六个“打算盘”的硬被分来教书,就蒙时代所赐。
晃眼,三十年工龄将至,我因为不愿被同事们小瞧“打算盘”的,通过“空心砖”“函授本”,也慢慢“转正”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甚至现在有点喜欢上课了。
可是,正上课上到兴头上,又被“借”了,“借”去专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整资料。
今天更是无语,依照11月4日的文件要求整理好的资料,又得打散重来,按昨天晚上的文件要求归类整理……整整一天,带着几个志愿者,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亡命地忙,无聊地忙。
唉,无聊归无聊,明天还得继续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