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歌原创作品——
长篇小说《前辈的人生》
第四部 转战江北
第四十章 卓有成效
情报交给蔡绍荣后,薛世光进山向曾希圣政委作了汇报,并祥细介绍了汪树生的情况,以及两级情报站对他的肯定。曾政委听后,表示认可,并指示,要密切关注鬼子的动向,有情况立即报告,不得耽搁。
其实,曾希圣此时也十分焦虑,这是他第一次针对鬼子使用情报战手段,效果如何,关系到根据地的存-亡大计,不知鬼子会不会像过去老蒋那样,“听从调动”。
3天后,汪树生传来消息,说鬼子特务夸奖他,伸出大拇指说:“汪的情报,顶好顶好的!”
又过了几天,汪树生送出新的情报:无为城鬼子突然增加3千多人。当时薛世光担心鬼子可能会向我根据地进攻,连忙急报师部。
曾希圣这回反而不着急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对薛世光说:“既然我们的情报说七师已撤出山区,那么就要把这场戏演好,把文章做足。”
他指示薛世光,新民区的地方武装,现在要全部隐蔽起来,要让开大路,让小日本蹦哒去。
七师主力的兵力部署也进行了调整,通往皖西大别山区道路两旁的驻防部队,全部撤往银屏山深处董家山一带,静观事态演变。
与此同时,聚集在无为城的1万多日军,倾巢而出,沿襄安向西开进,直奔大别山,一路如入无人之境。
在步兵攻入大别山之前,日军还出动了飞机,炸毁了桂系顽军在大别山的兵工厂和指挥中心。
双方地面部队接触后,桂系顽军仓促应战,凭险据守。日军则以炮火前导,逐个摧毁桂顽的前沿阵地,辅以步兵强攻,向大别山纵深推进。
激战至黄昏,日军以伤亡3000多人的代价,撤出战斗。
桂顽此战元气大伤,兵力损失近万,营房和重点军事设施大部被毁,从此自顾不暇,再也无力进犯我巢南根据地。
事实证明,由曾希圣运筹帷幄,薛世光精心实施的狗咬狗之计,获得圆满成功。
此后,作为区-委书-记的薛世光,利用这段难得的和平安宁的时光,对新民区的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组-织建设方面,首先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改变过去党员找不到组-织的松散状态,各乡都建立了支部,指定了支部书-记,大的村庄都有党小组,小的村庄村村有党员,确保区-委的决定和意图得到全面贯彻。其次是发展新党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区党员数量成倍增加。
在常规工作方面,薛世光放手让区长彭醒梦和农抗会、妇抗会的同志去抓。新民区的民主选举、锄奸工作、减租减息以及生产上的换工队,都搞得有声有色。
发展武装是区委工作的重中之重,薛世光亲自抓。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新民区的武装力量扩充了约1个团的兵力,其中输送到主力部队的新兵有500多人,仅卫桥乡一次就动员了100名青年报名参军。同时,新民区的自有武装也发展到营级规模,计有300余人,步枪200多支,机枪5挺。
在新民区工作期间,薛世光的文艺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示。他先后在七师《大江报》上发表3篇文艺作品,其中一篇经县委宣传部长刘芳推荐,报纸用两个整版全文发表。
这段时间作品的集中发表,标志着他成为军旅作家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