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好几天还在看中文版序,这还是跳过了前面的赞誉的情况下,还是老老实实写笔记吧,至少看书专心很多。
这本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获得自信心、掌控感和满足感,看起来好棒,反正育儿先育己,我才是真正需要自信心、掌控感和满足感的那个人。
译者序说的真是闻者落泪,我就是一个典型的“自己说了不算”的人,小时候特别听话的后果是所谓的“叛逆期”十分的漫长而又顽固,我妈现在简直恨不能让我回炉重造,但我还是不快乐。
至于起跑线一说我真的是厌恶至极,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几十年,你跟我说是在跟人赛跑,那么终点是什么,是生孩子然后让他复制一遍我的人生吗?显然也不是,因为我已经从0到1完成了生孩子的使命,那我现在这个年纪就已经到了终点,以后我要干嘛呢?
可惜从0到1也还没够,我的新任务是生二胎,简直可笑。打住,打住,打住,否则读书笔记要变成吐槽。大概是昨天写了母女,还是让我情绪波动了,没能诉诸笔端的还是让我心烦忧了。
回到书本身,前言讲合作伙伴之所以成为合作伙伴,都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另外提到了现在的生活比大萧条时期要好,我很悲观的想到,这时间上的轮回,恐怕要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大萧条了呢。
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能力,就更有可能变得焦虑,且爱发脾气,甚至还会自暴自弃。
小迟先生因为电视和ipad会跟我发脾气,还会打我,这个是我非常介意的点,希望后文能给我解答。而我自己的自暴自弃倾向好像已经不在于控制感缺失了。
倘若没有健康的控制感,孩子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也往往因此变得过度被动与顺从。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能力,就更有可能变得焦虑,且爱发脾气,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父母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孩子就没法完成自我发展。在缺乏控制感的情况下,不管孩子的成长背景如何,内心的混乱总是会带来伤害。
我从没有觉得做选择是自己的事,所以我也没有焦虑和爱发脾气,但正如上文所述哦,离开父母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我就没有办法自我发展了,反而陷入内心的混乱。
所以说育儿先育己,希望这本书能帮我解答我自己的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