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的内容是,陈海贤老师在回答一些,用户的提问。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亲密关系的困惑,本文是根据他的一些金句和我的思考。
亲密关系中的独立
这部分是针对那些没有进入婚姻状态的人,之所以不想进入,一个可能是不想被亲密关系改变自己原有的样子。
人和人是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前一段时间,一个闺蜜来找我玩。她结婚了,孩子生了两个,过着老公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她对我不结婚这件事情,表现得很惊讶。好像她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婚姻是一个城堡,束缚她的同时,也给她带来安全感。
她真的感觉,不结婚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以至于催促我,在这个人生选择上,做出改变。
但实际上,我有一个稳定的、独立的、强大的那个东西,是我的常态。很难因为别人说了一两句,就有所改变。
在亲密关系中生存,反而是人的另一种常态。——陈海贤
在独立的同时,内心又可很渴望亲密关系,可能每个人都走过一个关于亲密关系的轮回,从最开始的渴望而失望到绝望,以至于有些人不相信爱情。
但我是相信的,并且相信爱一定会到我身上。亲密关系是另一段路,是另一段我会走上的路。只是不确定从谁身上,从哪个时间点开始。
我知道走入关系是束缚是限制,也是一段美好旅程的开始。庆幸的是:我可以决定和选择什么时候开始,更重要的是和谁开始。
可是,你在亲密关系中独立地决定接受爱人的影响,这本身也是独立的。——陈海贤
有人说,南方人比较怕老婆。可南方人也是“独立”的决定,服从老婆的安排,这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那个视频有左右对照,说明了两个人和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的不同。一个人时间久了,更容易走向封闭。
去接受别人的影响,不会削弱自我,反而会让自我丰富。相反,如果因为过于追求独立,而有了一种特别的、让自己与人隔绝的态度,反而会让我们走向封闭。——陈海贤
其实我就是这样的。过于追求独立,以至于让自己和别人隔绝,走向封闭。如果没有学习心理学,我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个特征。
但庆幸的是我发现了,还没有完全走入心灵辟径,还是有拯救的机会的。
对方出轨
前段时间一起小组讨论,我谈到了亲密关系这个话题说,上段关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
也就是那个时间,即使给我一个完美的爱人,我也是抓不住的。你渴望亲密关系吗?如果渴望,就需要修一下这门必修课。
我觉得这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因为这是你幸福感、快乐和意义感的源泉。你想生活质量好,就需要了解亲密关系,了解对方是怎么想的。
当然即使你全部学完了,也不会一定获得。它只是提高你拥有的概率,告诉你怎么拥有,拥有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言归正传,当我在描述自己的状态和想法时,身边一个同事突然问我:你害怕吗?
我愣了一下,好像这个问题突然击中了我,让我的身体停止运转。然后有点不可置信又必须坦诚的回答:是啊。
我不知道那一瞬间,我的内部发生了什么?但我会记住哪一刻,那个看见更深刻的自己的那一刻。
亲密关系中真正的疑虑:被伤害的恐惧。——陈海贤
那是一种根植在我内心的、怕被伤害的恐惧。恐惧在保护我的同时,也像锁链锁住了我,改变的脚步。让我安全的同时,又陷入画地为牢的状态。
突然,我想跟自己的恐惧聊聊天,想对自己的恐惧说:
谢谢你一直保护我,保护那个幼小的、没有抵抗世界恶意的能力的“我”,让我在没有能力的时候可以活下来,真的很感谢你。
我知道你过去一直在保护我,未来也会持续保护我,避免受到伤害,用尽全力。
现在我长大了,有了足够的资源、时间和能力,自己保护自己。我在走上一条寻找爱的路,想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我们一起走,好吗?
首先要理解,在一起是两个人的事,而分开,只要一个人做决定就够了。——陈海贤
其实我认为,每个人都在自己轨道上走,没有所谓的出轨概念。只是在某一个时刻,两个人原本重合的轨道,突然分开了,有了各自向往的方向。
如果对方离开了,没有想回来的心;如果对方只想维持脚踩两只条船的现状,让你忍,这都是没有重建亲密关系的可能的。
只有对方愿意回来,愿意放弃和其他人的关系。这才有了重建的基础,但重建信任本身,仍旧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还有一段挺长的路要走。
其次,愤怒只是保护自己的方式。愤怒的背后是很深的哀伤,只不过表达愤怒,要比表达哀伤容易而已。——陈海贤
愤怒是一种把对方向外推的力量,很容易把对方推到拳击台的对手那个方向。如果你想缓和关系,就不要轻易表达愤怒。
能表达的就是愤怒的隔壁。我观察到愤怒的隔壁住的是无助和恐惧。
我观察后发现,一些人,在表达完愤怒之后,立马会感觉到无助,会说一些缓和、给对方台阶的话或行动。
其实出轨对关系最大的伤害,不是背叛,而是“我受了这么大的伤害,你居然看不到,或者不在乎”。
关系的重建是困难,但也不是所有的背叛都必然分手告终。
如果双方有足够走进彼此的心,也是可以慢慢修复的;甚至还可能让彼此意识到,原来对方对我们这么重要,所以我们才这么容易受伤。
有差异,三观不合
很多人分手的原因,都是因为三观不合,比如我。但实际上很多关系根本没有深入到三观的程度,只是彼此都不愿意花时间和心力去了解,去看见,去爱对方。
真正影响关系的差异,只有一个:怎么回应爱和表达爱。——陈海贤
就是一些小的选择。对方说:做了噩梦,你是愿意耐心的听对方讲完,还是谁都会做噩梦,这有什么。对方说:超市打折。你会说:那去看看,还是说:这点小便宜也贪。
对方买龙虾,会把袋子撕开,让水流出来。你会说:挺勤俭持家的。还是会说:怎么这么穷酸。
这是小事,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矛盾,也在这些小事里。它们表达了两句话,一句是:“我很看重你的感受”和“我觉得你的想法一点都不重要”。
人和人之间一定会存在差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真正的差异只有一个:怎么回应和表达爱。
关于矛盾上的一致: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矛盾,都不要让这种矛盾影响我们的关系。因为有这种共识,我们反而更能容忍彼此的矛盾和差异。——陈海贤
这里陈海贤老师举了个例子,就是关于孩子报奥数。妈妈说:孩子不报的话,他不会落后啊?
爸爸说:小小孩子就这么焦虑,长大了心理素质不好,没有长久的学习动力,这叫竭泽而渔。两个人坚持彼此的态度,吵得不可开交。
如果是成熟的夫妻,会怎么办呢?
妈妈说,我觉得应该报奥数,爸爸说,我觉得孩子应该多休息。于是两个人在那边商量,会争执,甚至争吵,但最后会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达成协议。
比如丈夫可能会说:好,那就先试试看,万一孩子不爱学,就再回来。妻子也可能说:那先买一些书,让他接触接触,万一他有兴趣就报。
有差异,但却能达成某种一致。两个人并不认为想法上的矛盾,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相反,能够理解各自坚持的,只是某种看法,而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夫妻吵架的关键不是差异,而是缺少商量和妥协的能力。——陈海贤
当你的自我成熟,有一个稳定的、独立于他人之外的“我”存在。这个存在是有爱做支撑的,心里住着一个爱的人。
就有了自己的能量,不会那么惧怕改变,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意志逼迫,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违背自己的心意和感觉。
其实夫妻还有一个隐形的担忧是:我在这件事情上听你的,那是不是以后都得听你的,我是不是没有自我了?
所以重要的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能商量和妥协。为什么我会一直单身呢?另一个原因是对亲密关系的担心,战胜了对依恋的渴望。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关注我,认识自己,理解别人,这个世界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