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第一部分:系统1,系统2
第一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来看上面的图1,我们从中可以自然判断这是女性,头发黑色,正在生气。接下来还可以说一些刻薄话等等。这个活动是无意识,而且毫不费力的,这个就是快思考。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问题:
17x 24 =?
你马上知道这是一道乘法题,你可能还想到如果有纸笔,应该可以马上算出答案。 你需要从记忆中抽取乘法的相关知识才能算出来,这种按部就班的运算过程就是慢思考。
我们先给出两个定义:
系统1:无意识且快速,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快思考
系统2:将注意力集中、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例如复杂计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慢思考
——其实这2个系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只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角色。
举一些例子:
系统1:
1、确定两个物品哪个近,哪个远
2、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
3、在空旷的道路上驾车行驶
系统2:
1、赛跑时随时做好起跑准备
2、在一件嘈杂、拥挤的屋子里关注某个人的声音
3、寻找某位白头发妇女
总结来说:
系统1是自主、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
例如确定声源位置通常是在系统1控制下的无意识活动,随后系统2会立即被激发,产生有意识的注意力。
而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时进行几项活动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系统1和系统2的协作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们醒着的时候,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系统1是自主运行,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前端轻松状态,运行时只有部分能力参与。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
如果系统2接受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换为自主行为。
一般,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但如果失误违背了系统1所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系统2就会被激活——就像我们看前面”17x24=?” 这个问题,系统1遇到了阻碍,变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
实际上,这2个系统是有冲突的
“低 右 左
高”
比如判断以上4个字“左右“、” 高低“和它们的对应关系,它们的意思跟实际处于的环境是相反的,为了正确判断,你需要战胜两个相互冲突的反应。
你的自主反应和控制这种反应的意图,产生了冲突。
再来看另一个冲突
这幅图(也叫缪勒-莱耶错觉图)两条不同长度水平线,有朝向不同方向的箭头,而且上面一条线肯定比下面的长。但是如果你用直尺测量,就会发现两条水平线是等长的。
接下来你会有一个新观念接受:两条线等长。 但是你的肉眼所见依然是下面这条线比较长。你选择相信测量的结果,但无法控制系统1带给你的直观感受。这就是认知错觉
So,如何能避免这种错觉呢。
因为系统1是自主运行的,我们不可能一直没有成见,因为系统2对系统1产生的错觉毫无所知。即使有所察觉,也需要系统2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和积极的运作才有可能避免。 如果日常抉择使用系统2替代系统1,会非常低效。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学会区别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系统1的错误。
最后介绍书中2个小游戏。大家可以尝试玩一玩。
游戏1:
游戏2:
尝试记忆随机数字,看看你最长能记住的数字是多长?
记完来留言说说你记住了几个数字,我记住了20个以上。
备注:简书的编辑功能看起来好差,各位朋友有什么编辑技巧推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