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你小时候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呢?是乖巧懂事还是顽皮捣蛋呢?如今长大成人的你,可还喜欢自己如今的模样呢?
如果你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如果你无法肯定现在的自己,如果你生活中充斥着惶恐不安,那你很有可能从小就是个乖孩子。而对于乖孩子背后的辛酸和苦楚,在作者加藤谛三的《不乖》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加藤谛三是日本知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的研究员,曾担任过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著有《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互相伤害吗》《性格中的蜜与毒》等大众心理读物。而《不乖》这本书实现了他心理学上的自我突破。
这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分别是:为什么“乖孩子”是问题,过剩的爱与支配欲,不安所引发的心理疾病,表面上的适应,隐藏在“另一个自己”背后的欲望,自我消灭与爱情渴求,无私的父母与乖孩子构筑的枷锁以及追寻自我确立。
书中每一个章节主题都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乖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心理诉求。同时,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案例层层剖析了很多所谓的“乖孩子”的成长轨迹。
从这些成长轨迹中,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人是如何逐渐变成“乖孩子”的,为什么乖孩子会成为问题,为什么乖孩子长大后自我认同度低,不自信,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乖孩子所呈现的乖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乖巧,而是仅仅止于表面的那一种乖巧。他们会通过服从他人或者说顺从他人的方式,来获得对方的肯定和赞赏,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如果他们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同,便会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而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其实都有这样的人存在。
这些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之间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自己只有做一个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才能得到肯定,获得赞扬;一旦自己表现出不满,父母便会厌弃自己。
当一个孩子开始以父母的感受来表达自己时候,他会开始违背自己的心意,即便他很不情愿做那件事,但是当他想到只有这样才能被肯定被需要的时候,也会强迫自己去做,久而久之,他的自我认同感只能来自外界,而非自己本身。这样一来,他的人生之路一定会充斥着很多艰难痛苦的事。
如果乖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乖”是对真实自我的绑架,那他将会永远痛苦地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深陷精神世界的泥泞中,无法自拔。
如果乖孩子想要找到自我救赎的道路,则需要认清自己的现状,而认清自己的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的。正如作者加藤谛三意识到自己痛苦根源时,他也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他也想摒弃过去的自己,但是真实的自我是需要接受自我的全部,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
看了《不乖》这本书后,我意识到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要肯定他的存在,让他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从而长成一个阳光自信的人,拥有属于他的幸福。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应该遵循孩子的天性,善于诱导,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想法的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应该接受孩子所呈现出的“不乖”行为,充分理解孩子。
请让孩子感受到:不管自己是什么模样,你都不会对他感到失望,他的存在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