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018年)10月17日在上海因脑溢血昏迷的资深音乐人袁惟仁,历经62天的搏斗,终于清醒,身上所有管子几乎都已拔掉;只不过绰号「小胖」的他已不再是胖子,瘦了至少20公斤,现已返抵台湾,在加护病房中继续治疗。
媒体最新报导指出,袁惟仁已经睁开眼睛,可以认人,还能和人互动,握手、简单回应,「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进行,」但因为气切,还无法开口讲话。医院为了重新完整评估他的病情和测量相关数据,加上袁惟仁在脑溢血后发现的脑内肿瘤还未处理,因此仍住在加护病房中。听见袁惟仁的好消息,除了让大家宽心不少,却也再次让人惊觉:脑溢血怎会来的如此突然?甚至可能熬不过去,就此撒手人寰。
脑溢血两大危险因子:三高、脑动脉瘤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副院长钱政平指出,脑溢血也就是俗称的「出血性脑中风」,两大危险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脑动脉瘤。由于血管硬化与肥胖、三高及抽烟有关,不难让人将它与脑溢血的发生联想在一起。
但容易让人忽略的脑动脉瘤却犹如不定时炸弹,事前很难发现,一旦破裂引发脑溢血就很可能夺命。国内伊林名模王亭又就是脑动脉离破裂,抢救不治,过世时仅41岁。
三高、血管硬化容易同时引起出血性及缺血性脑中风
钱政平指出,脑中风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出血性脑中风」,顾名思义就是血管破裂引起的中风;一种是「缺血性脑中风」,属于血管堵塞引起的中风。而三高都有可能造成两种型式的脑中风。
医师解释,三高容易造成血管硬化,一方面血管变硬,另一方面血管也容易堆积脏东西,例如胆固醇、钙化斑块。上述情况可能引发两种后果,如果血管完全被堵住、血流无法通过,就可能导致缺血性中风;如果比较硬的血管再配上高血压,就可能让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性中风。
脑动脉瘤平时没症状一旦破裂、脑溢血恐抢救不及
不过,出血性脑中风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因子,就是「脑动脉瘤」,它不像三高引起的血管硬化容易随年纪增加而提高发生机率,实际上有65%脑动脉瘤的患者与三高无关,很多案例是年轻人因先天性血管异常造成。
钱政平解释,脑动脉瘤并非一般人认知的肿瘤、癌症,而是血管比较脆弱,鼓起来形成一个包。先天性血管异常造成的动脉瘤,有可能随着年纪增加、血压升高,愈来愈大而破裂,动脉瘤也可能因为后天血管硬化,血管变得有硬、有软,软的地方就可能慢慢形成动脉瘤,假以时日便破裂,引发脑溢血。
而动脉瘤的血管壁相当薄弱,血流的压力往往会造成动脉瘤破裂,尤其在紧张、情绪激动、工作压力大、季节交替天气忽冷忽热时格外容易破裂。
医师指出,根据统计分析,约1~2%的人脑部会发现动脉瘤,国外统计最高甚至到达4%的比例。最让人担心的是,无论先天或后天,大多数脑动脉瘤平时没有任何症状,通常得等到脑动脉瘤破裂才会发现,但一旦发生时往往已经来不及。
除了平常有不明的头痛要注意外,只有极少数的案例刚好动脉瘤位置影响到脑部功能,可能出现一些征兆,例如性情改变、视力模糊、嗅觉丧失,但患者或家属也不一定会警觉到跟脑动脉瘤有关系。
预防脑中风两关键──控制三高、定期检查
袁惟仁病危这段期间,来自各界的加油打气不断,其实袁惟仁的病况持续有在好转,他的子女数度到上海探视他,儿子曾对媒体透露,爸爸在听到兄妹俩说「再见」2字时,眼角泛泪,手还紧握不放。但先前儿子并未透露太多病情,就担心太过信心恐让病情又恶化,因为之前他曾说爸爸「眼睛有转动」,不久后管子又堵住。
钱政平表示,虽然不清楚袁惟仁是因为跌倒、头部猛力撞击,造成血管或动脉瘤破裂而导致脑溢血,还是先发生脑溢血才昏迷跌倒;但可以知道的是,脑溢血也有一些方法可以预防,包括控制好三高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年龄、家族与健康状态来判断,定期透过磁振造影(MRI)或头颈部超音波进行检查。
另外,若要预防高血压,平时应注意控制体重、多喝水、饮食上要多纤维、少油、少盐、少脂肪」,同时有充足睡眠、多运动、不抽烟。
看着袁惟仁的病况起伏,兄妹俩始终乐观面对父亲的病情,曾对媒体说:「他这一生以来,就是不停的出大事再过关,但他都撑过了,其实我们去上海,就是只是给他鼓励,却不担心他能不能撑下去,因为他一定可以撑下去!」
钱政平指出,脑中风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出血性脑中风」,顾名思义就是血管破裂引起的中风;一种是「缺血性脑中风」,属于血管堵塞引起的中风。而三高都有可能造成两种型式的脑中风。
医师解释,三高容易造成血管硬化,一方面血管变硬,另一方面血管也容易堆积脏东西,例如胆固醇、钙化斑块。上述情况可能引发两种后果,如果血管完全被堵住、血流无法通过,就可能导致缺血性中风;如果比较硬的血管再配上高血压,就可能让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性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