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梳理和分析,我更坚定了克服手机依赖,不再让手机一步步吞噬我的时间和生活的决心。制定了最终的目标,适度关注手机,真正把它当工具,不再产生依赖。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自制力强的人,所以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于是乎,针对自己的问题,制定了如下计划:
1.关闭朋友圈入口
无法保证自己真的能完全不看朋友圈,而且,确实有些人,是自己真正关心的,很想知道他或她最近发生了什么。暂时对自己宽容些,每天打开不多于3次。
实际上,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尝试关闭朋友圈入口三天了。第一天,非常不习惯,加上是周末,总是忍不住重新打开。而这两天,我发现即使一天打开3次,我也没错过什么,也似乎没有太多想知道的信息和状态。也充分证实了,朋友圈无用和冗余信息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信息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任何价值,但却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可以说,现在已经没有特别迫切的希望刷刷朋友圈了。我相信慢慢可能都不需要打开入口了。所以,朋友们,可能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法秒赞,也可能会从朋友圈消失。但我一直都在哦。
2.梳理微信群
其实我们的微信群,大部分可能连一次话都没说过,但还是总怕错过什么的心里在作怪,不舍得删除。梳理一下自己的微信群、QQ群,对那些从来没说过话,也没看过聊天纪录的群,果断删除;对于偶尔说句话,看看大家说过啥,有什么有用信息的群,设置消息免打扰。
3.精简手机APP
整理发现,手机里居然装了超过70个APP。
首先,对APP进行整理,哪些只是别人推荐,出于好奇装上了,试过以后再没用过的,删除。
生活类的APP,使用概率不是很高的,进行梳理,不是非常重要的,就删除。
娱乐社交类的,精简。我首先删掉微博了。其实微博丢了很久了,前一段时间找回了,本意是用于分享和记录一些心得和体会,也用于一些计划的打卡。但发现找回后,时不时就会上去看看热点,看看八卦。微博深挖起来,太费时间了。
对一些功能重复的软件进行精简,比如购物类的,我至少装了有七八个,但常用的可能就两三个,很多都是时不时翻来看看,或者比比价格。果断删除。
4.不再无目的的逛购物网站。
闲下来无聊的时候,经常会打开一个个网购app,看看最近有什么活动,最近有什么新品。自从给自己定了断舍离的计划后,我真的很少囤货了,所以,大部分时候,就是毫无目的的逛,偶尔碰到特别合适的活动,也会入一些。偶尔的优惠跟耗费的大把大把时间相比,是极其不划算的。原则,需要的东西,立刻去买,设置一个番茄钟的时间,不再看多余的东西。每周无目的逛购物网站不超过一次。
5.关掉邮箱、社交软件提醒。
我们被打扰,很多时候来自各种提醒,短信提醒,微信提醒,QQ提醒,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谁找我们。其实真正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有多少紧急的事儿呢?从根本上解除这些干扰因素,关掉新消息提醒。固定的时间来处理邮件,处理未读信息。
6.找到自我,找到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和自己感兴趣的事儿。
我常常在想,我们的一生或许都是在寻找自己和认识自己。我们常常刚到迷茫,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我知道,一下子找到自我和生活的重心,并不容易。那就从培养一个能够陪伴一生的兴趣爱好做起吧。
摄影是我一直想学的,却始终没有行动,无非是考虑成本,考虑时间,考虑是不是真的喜欢。最近,先生换了新手机,拍照效果不错。其实,暂时不用考虑设备,可以先研究一下怎么用手机拍出好看的照片,慢慢再深入。
7.如果实在找不到,那就读书吧。
如果实在找不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特别想做,特别重要的事情,那就读书吧。
年初给自己定的读书计划,也读了不少了。继续加油!完成今年的计划,输入的同时,多思考,多输出。
8.从当下出发,享受眼前的工作和生活。
这个对于我这个习惯多线程的人来说,似乎有些困难,但这将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就从一心一意陪娃做起吧。
享受和孩子,和父母,和爱人在一起的时光,享受每一寸阳光,每一缕清风,每一束鲜花,每一片草地带给我们的惊喜和快乐!
采铜在《精进》中提到,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喜欢这种态度,我将时刻提醒和勉励自己,郑重的对待时间,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