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每年讨论“我们是怎么死的“。
图源自网络
前段时间去丰田,看到了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l,这台车是1999年立项研发的,今天看来,这个方向估计是错了,立项的时候,其实质疑的声音就很多,因为有技术难度,还有安全问题,但是在20年前,谁又能看得清楚呢?那时候的电池技术,很难想象今天能做出特斯拉,当时的总裁丰田英二说,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如果不行动,万一将来氢动力是主流,丰田将失去未来;其实今天不行,也不代表以后不行,最开始的汽车其实就是电动的,谁会知道今天是内燃机的天下。
看丰田,我们能够看到巨无霸公司在关键时候是怎么做关键抉择的。
其实,大量的优秀公司都是在关键时刻选择错误而死亡的,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都死在技术转型的时候没有全力以赴跟进,偌大的基业瞬间崩塌;做专业导航器、PDA、单反相机、计算器等等,都死在智能手机的崛起里;安然、三鹿死在价值观错误,欺骗消费者;苏宁、万达看到了未来,就是转不过来;基因、组织问题,应该学裂变式创业;滴滴就是出行方式的未来。但是这类公司都是巨头的入口产品,所以很难盈利。这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结果也就定了。
我们芬尼的同行志高,这几年不太好了,他们在2014家电下乡那几年选择了低端,不注重品牌建设,变成了被主流消费者抛弃的便宜货,在10年前还不如志高的奥克斯却选择了技术进步,尤其是重点赌互联网营销,所以超越了海尔,成为仅次于格力、美的的前三,而且是网络成交第一,这就是顺应时代,弯道超车。
芬尼每年都会讨论一个话题--“芬尼是怎么死的”,就是为了未雨绸缪,不要在重大决策上出问题。
2019年,我们列出了5条
1、重大安全问题;
2、没跟上技术的迭代;
3、宗毅昏头了;
4、大企业病、效率低下;
5、不盈利的子公司太多;
芬尼每年都会进行这样的讨论,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想到死,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