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虽然他文采出众,位居高官,但他平时总是虚心向别人求教。
他的那篇被人广为传诵的《醉翁亭记》,在写作的时候就得益于一位砍柴老头的指教。
当时的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好友智仙和尚在琅琊山上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一文。
文章写好后,欧阳修又抄写了很多份,命人贴到外面,希望行人帮助他修改和提意见。
看到文章的人,都纷纷称赞欧阳修的文采。
这时,有一个砍柴的老樵夫经过这里,欧阳修就为老人诵读此文,虚心请老人指教不当之处。
刚开始读:“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
老樵夫认为这句话很啰嗦,就说道:“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大丰山、乌龙山、白米山还有花山,一转身就全都能看到,四周都是山!”
欧阳修听后忙说:“言之有理。”
随即把原文修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
“删繁就简三秋树”。
欧阳修礼贤下士,虚心请教,老樵夫快人快语,不留情面,欧阳修还是能恭敬从命。
鲁迅先生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我们大多数人,忙于写作,忙于原创,很少有人花时间去修改文章,即使回去阅读,也没心思再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多改出华章”。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海明威坚信,作品应尽可能精简,只留最核心的部分,多余的文辞只会损害作品。
“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 这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对写作者的提醒。
删繁就简,才有了《醉翁亭记》的简洁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