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的角度看语文教师的职责

从艺术的角度看语文教师的职责

在共读海德格尔的《林中路》的过程中明白,艺术作品的真理是它所揭示的那个世界,而艺术作品的本质则是世界与大地的争执。艺术作品所揭示的世界,源于大地,最后又复归于大地。

所谓大地,就是创生一切的语言;所谓世界,就是经由作品所关联的因缘整体,就是作者曾经存在的那个因缘世界,就是作品所开启的那个世界。语言是此在(人或者作者)存在的家园,也是作品所开启的那个世界的家园。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穆旦《春》),花朵就是艺术作品,土地就是语言,而由花朵关联的天空、阳光、暖风、河流以及草尖上的绿色火焰构成的春天,就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所关联的整个盛唐气象,这就是一个艺术品所开启的世界。

花朵经受着土地的滋养,却为什么要反抗土地?艺术作品经受语言的滋养,为什么与语言争执?语言对于作品是一份丰厚的礼品,是建造的基础,但也是束缚,它规定了作品创作的可能性,就像土地规定了花朵的可能性。所以,伟大的艺术品必须反抗滋养它的土地——语言,从语言的大地上撕裂出一条口子,在大地上刨开一个裂隙,生长出花朵,照亮整个世界。

花朵总会凋谢,照亮整个世界的作品也会逐渐变得暗淡,调零,成为土地的一部分,从而成为新作品产生的滋养,当然,同时也必将成为新的规定性,成为羁绊,成为新作品反抗的对象。语言的本质就是道,既是存在的真理,也是真理的言说。这个道有很多名称,是集体无意识,是符码,是意象,是原型,是一切可以在某一方面指称的命名。命名是去敝,也是遮蔽,哪一个命名揭示的越多,越接近真理,但永远无法抵达。

在物品与艺术品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存在,这就是工艺品。工艺品是对人们已经遗忘的伟大作品的复制,是对曾经创造这些伟大作品的大地的守护。工艺品不形成裂隙,不开启一个世界。伟大的作品不可能被大地完全吞没,但其流传得越普遍,越属于大地。艺术作品和工艺品根本不存在形式的区别,而只有本质的真理的区别。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大地的守护者。离开土地,花朵无法生长;离开语言,伟大的作品无法创造。语言为一切伟大作品生长提供了可能,我们必须守护,从而为那些伟大的创造者去创造伟大的作品保留可能性。同时,我们还应该是伟大作品的揭示者,向学生揭示出伟大作品所开启的那个世界,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去敝者,帮助学生去反抗大地。当然,这只是奢望,就是语文教师如果能成为大地的反抗者,创造出伟大的作品,那将是最伟大的教师。

从艺术作品的本质上讲,语文老师有三个职责,或者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语言(大地)的守护者、伟大作品的揭示者和伟大作品的创造者。前两个是必须完成的职责,而第三个姑且作为理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难挽滔天浪,早筑漫地墙, 排山倒海涌,撞此化茫茫。 每年中秋日,明月闹钱塘, 巨澜如山倾,无风雨却狂!
    云逸1108阅读 1,293评论 0 2
  • 这种鸟生活在非洲东部、亚洲和美洲。 杂食动物,以种子、水果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用到的彩铅颜色主要有以下 : 1...
    小仲fff阅读 3,332评论 0 1
  • 这篇写在七夕 3个月零8天,如同十几岁的初恋一样,认真的记录着日子,好是矫情。 我把可以见你的每一天,都当作是情人...
    WCrystal1004阅读 1,8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