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谁?可能你的答案会是你自己。可是我们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了解自己。我们可能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电视,不喜欢看什么电视,我们以为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以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很多看法、感觉和判断其实都是受到跟大多数人一样的心理偏差的影响的。
这几天在听樊登讲《怪诞脑科学》和《思考快与慢》中发现了很多让自己震惊的心理偏差,因为自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身边的人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
1、我们很容易自圆其说,找各种理由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和看法,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心理平衡,更好受一些。比如,我们在得不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会潜意识里找各种理由来证明那个东西不好,所以自己没得到其实也不可惜,但我们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
2、我们很容易误以为先后发生的两件事就一定互为因果关系,但与此同时我们忽视了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不是因果关系,而仅仅只是相关性而已。家长在孩子考好后夸奖孩子,下一次孩子考差了,家长在孩子考差之后批评教育孩子,下一次孩子考好了,然后家长就总结得出结论:夸奖孩子会让他们骄傲自满,所以下次就考不好,而批评教育能让孩子更重视更努力,所以下次就考好了。其实这样的结论是不靠谱的,孩子上次考得太好了,下一次很可能没有上次考得好,相反,孩子上次考太差了,下一次就更可能比上次考得好,这只是回归平均水平而已,而家长自以为的因果关系很可能只是相关关系。
你看,作为人类的我们就是有很多容易犯的错误,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也为了更好地生活,确实应该多多研究心理学,了解常见的心理偏差,与自己保持距离,以旁观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