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拍照


1 . 什么是摄影

摄影最早的诞生源于记录。当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利用银和白垩在光的催化下会变黑的原理,发明了达盖儿摄影法 - 把现实投射的画面永久地定格在铜板上,摄影就这样诞生了。虽然繁琐且昂贵,但这一发明足以震惊19世纪的艺术届。多少年来,艺术绘画的发展,从石器时代刻在岩石洞穴中的原始艺术,到把透视法理论运用到极致的天才达芬奇,到善用于光影的英国画家威廉·透纳,无数天赋异禀的画家耗尽毕生精力,试图将四维的空间时间记录在二维的画布上。摄影的发明似乎一夜间秒杀了绘画的意义,正如法国大文豪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所说, “Photography is the mortal enemy of art (摄影是艺术的死敌) ”无论反对的力量有多大,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历史的潮流推动着他的普及。对于绘画,低门槛的摄影给无缘天赋的人带来了太多可能性。

记录是人的天性。摄影,这个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物种,在科学迅速崛起的18-19世纪的欧洲,似乎是一种必然。虽然动摇了绘画,但终究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的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所以现今两者安然并存。如今的摄影已经不再被艺术鄙视,他跟绘画齐驱并进,发展出了五花八门的流派 - 有绘画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写实摄影,自然主义摄影,纯粹拍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抽象摄影,达达派摄影等等。对于那些艰深的意识形态我并太了解,但无疑都离不开记录二字,或记录真实的物质世界,或记录抽象的精神世界。

正是因为摄影包含着太多深奥的艺术和晦涩的科学字眼,对于绝大部份人,他与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他飘渺遥远,如远在天边的云朵,可偶尔欣赏之,但却无法驾驭。每当有人问我“ 这张照片是怎么拍的?”或者“这个效果怎么弄出来?”时,一旦涉入术语,光圈,快门,ISO,景深,漫射光,焦段等等,就会累觉不爱,本有的兴趣之火瞬间被浇灭。

可抽离过于学术的讨论,摄影其实等于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所以本文名为‘为什么我们要拍照’而不是摄影。就和音乐一样,他可以高端到歌剧或是戏曲那样的艺术领域,也可以通俗到如在KTV里唱老鼠爱大米。摄影亦可如此接地气,特别是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拍出一张不错的照片其实并不难。当你拿着Iphone点击拍照的那一瞬间,曝光,白平衡,对焦,一切早已经自动化的调整到最佳状态,瞬间拍出一张清晰干净的照片。当你拿着自拍神器卡西欧tr150对着自己按下快门,画面里是修脸磨皮后美丽如画傲娇的你。技术的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对于喜欢拍照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可对于不拍照的,他既不能提供拍照必要的理由,也更不会为学习拍照提供任何动力。所以,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拍照?为什么要会拍照?


2. 记录的意义

每个人都会在某个瞬间去回忆一些往日时光。霍建起在《一个人的电影》里写到:“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忽然有一天袭来一种怀旧情绪,这种东西人人都有,也许程度不同,有的是撕心裂肺,有的是淡淡忧伤,但感觉都是对那段生命年华逝去的怀念。 那段生活是你最不清晰,最朦胧的一段时间,一切都不确定。我觉得怀旧是件很美好的事,好比当时的今天,你不会觉得你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会激起你的东西,而过了之后,因为它再也不回来了,他就变成了比较虚幻的比较艺术化的呈现,变成了你的过去,一个梦想,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东西。”这样的字眼在现代社会不免显得有些矫情,可时间的流逝确实是一个永远会让人唏嘘的话题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虽然不能活在记忆里,但恰恰是你一点一滴的经历,以及经历化成的记忆,成就了今天独一无二的你。年轻时我们昂首挺胸,向往着未来的波澜壮阔,不愿回头,大步向前,也只有失意或是苦难时才会偶尔矫情地回忆一下过去。 可当两鬓斑白,暮年将至,未来的绚烂不再属于我们,等待我们的只有死亡,物质无法被带走,唯有记忆是属于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记得奶奶在走前神智不清,却依然能清晰地记得一些特定的事情。当这个精明了一辈子的女强人反复絮叨着同样的几件事情,我突然意识到,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都出于最真挚的感情,而非现实理性的考虑或者算计。比如,在我小时候带我的某个瞬间,虽然当时因为年少的调皮常常惹她生气,可带我本身是带着一股诚挚的隔代情感的。比起父母的感情,隔代的感情少了一份对于现实的要求和期盼,因此更纯粹。而同样倔强的姥姥,每次去看她,都会拿出记录我儿时的日记,一遍遍地朗读关于她,关于我,关于我们的回忆。

这些零碎的记忆就像苍茫沙漠里的鲜花, 淼淼大海里的绿岛,让人感觉到一线生机勃勃。虽然每次在那样到情境中都忍不住落泪,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太多的温暖,以及自己是多么幸福而知足。然后我会不由自主地打开橱柜,去翻阅那些封尘已久的相册,去看看我的童年,去看看长辈们年轻时候的模样。很庆幸的是,大部份照片都能让我回忆起当下的情节,通过他们溯洄时间空间,现在的情感与曾经的情感融合,内心充满了感动。

我很感谢那些照片,能让我偶尔有那样的感动。正如姥姥的日记,拍照的意义就是为了记录那些真挚情绪产生的瞬间。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突然间看到一幅美丽的景色,或是偶然的一道彩虹,或是期待已久的一片风景,然后内心突然有了一丝触动。这样的触动并不来源于你投入过的某种感情,而只是在那个当下,你进入了一种审美的状态。叔本华说 :“when we enter the state of pure contemplation, we are raised for the moment above all willing, above all desires and cares; we are, so to speak, rid of ourselves. (当我们进入了纯粹审美的状态,我们在那个瞬间超脱意志,超脱一切欲望和关怀,超脱了自己)"。审美所带来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就像母亲对于自己的小孩,饥饿时看到美食,直接,纯粹。如果把理性看成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形成的思维工具,那唯有感情,是超越理性的,他是人性里最美丽的灵。 佛教说:“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以唯有在纯粹的感情里,人是最快乐的。那是审美的瞬间,那是母亲对着新生儿的一个微笑,那是第一次吻自己心爱的人,那是冬天后久违的一抹阳光

生活永远是庸庸碌碌的,为现实奔波是人的天性。但是在追逐那些能给予我们现实快乐的东西的同时也会带来焦虑,烦躁,戾气。或许世俗的成熟意味着放掉儿时的纯真,变得事故,变得功利。但那样的纯真恰恰是人性的一部份,失去他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老了后内心会变得无比寂寞,身体更容易损坏。在2015年11月份的TED中,美国心里学家Robert Waldinger 做了一次非常震撼的演讲。在75年的时间里,他们追踪了724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人的一生,以及他们2000多个后代,年复一年的去了解那些人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状态等等。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对于人的研究。然而,从几万页的数据里只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幸福与健康来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并非现在太多人所追求的世俗意义的成功,财富,名望,等等。孤独寂寞是健康最大的杀手。那些更爱与家人,与朋友交往, 并且拥有高质量而非高数量关系的人,活得更快乐。而快乐,使人更健康。即使因为衰老而病,他们的日子依然很快乐,而那些坏情绪则会把身体的痛苦放大。更有意思的是,由感情纽带带来的快乐还可以保护大脑,那些在高质量关系里的人的大脑的记忆,认知,反应都衰退地更慢。好的关系来源于真挚的交流,彼此情感的共鸣与碰撞,而非功利的社交手段。而真挚,恰恰来源于为了成熟,或因为害怕而放掉的那种纯真。愿意去记录意味着我们会停下脚步,用更多的时间和付出去保护纯真,坚持自己的真挚和纯粹,从而获得更良好的关系。当我们在世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现实的枷锁与羁绊下,不随波逐流而保持那份赤子之心会越来越难。这就是为什么年纪越大,越难交到知心朋友,甚至连婚姻都要妥协于现实。正如尼采所说:“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这种精神就是最真实当你,由那些发自内心最纯粹的感情组成的你。

照片,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帮我们把那样的瞬间凝固在二维的空间里。愿意用心拍照,就等于愿意去抓住那些瞬间,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能褪去浮躁,让人更真诚地与自己沟通,发现真实的自我,更接纳自我,在现实里给自己的精神留出一片心田,抵抗世俗化的影响。这大概也是抽象摄影鼻祖Aaron Siskind 所体会到的摄影的意义吧。“Photography is a way of feeling, of touching, of loving. What you have caught on film is captured forever…It remembers little things, long after you have forgotten everything (照片是一种感知,触碰,爱的媒介。你在胶卷上记录的是永恒的,他帮你记住那些你已经早已遗忘的小事)”。照片更是一种传达,分享感情的媒介。人或许是孤独的。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写到“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如果说每个灵魂都在不同的频率震动,那感情共鸣的瞬间,就是当两个灵魂产生了共振,那一刻的交融意味着不孤独。因此人们热衷于分享,渴望共鸣。每天无数的朋友圈就是最好的证据。

不同的摄影师用相机记录着他们觉得有意义的东西,可能是关于环境保护,可能是关于人文关怀。可我们普通人是不会有太多的责任感与胸怀去从事那样的高尚的。但是,每个人都会向往快乐和健康。 记录的意义就是抓住感情洋溢时的快乐。这是一种用心,是一种对自己人生质量的责任感。 或许在我们老死之前,手上有那么一本相册,旁边坐了一群子孙,通过他们回忆起自己的一生,走过的路,看到的美景,爱过的人,坚持过的努力,付出过的感情。。。冥冥中,那些情感成就了那时安详幸福的我们。这正是人性最感人之处。我们会感谢自己,认真过完了自己平凡的一生,并用心记录下了这一切,而没有去忽略。五月天如烟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有没有那么一首诗篇会找不到句点?”我想每个人都有,那就是被保留下来的感情,他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灰飞烟灭,正如老子所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



3. 拍好照片的意义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当一个朋友兴致勃勃地跟你讲诉最近旅游去的地方,文字地描述让人心旷神怡。于是你问,“有照片么?”然后朋友给你传来一张很平凡的照片,让你顿时对那个原本或许很漂亮的地方提不起兴趣。又或者,在一些你想记录的重要场合里,因为一张虚焦的照片而懊恼不已?这些都是因照片质量不好而导致的,前者少了分享的共鸣,后者多了逝去的遗憾。这些是要会拍照最直接的原因。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相机越来越智能,人人都有能拍照的手机,人人都成了摄影师,可以很轻松地拍出一张不错的照片。因此,在众多记录方法里,如音乐,如文字,如绘画,拍照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去拿着他们的相机记录他们能看到的一切。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需要学习拍照,为什么需要把照片拍得更好?答案很简单-为了更多的还原真实。

什么是真实?绝对的真实涉及到形而上学,是一门艰深的哲学问题。但是,对于我们,我的理解是,即当你用眼睛看到的一瞬间,然后再被你大脑在当时的情绪渲染下呈现给你的画面,就是真实的。如果把眼睛比喻成镜头,那接收光子的脑神经则是相机中的感光元件,而情绪的渲染则是后期的PS。从这个角度出发,由于镜头,相机和眼睛,大脑本质的区别,相机拍下来的照片并非真实。真正的真实,那个让我们有感情链接的真实,是眼睛看到的画面,是现实与精神结合的产物。

人眼和相机的区别

1. 像素的不同 - 现在手机相机的分辨率大概在一千万像素左右,好一点的微单或者单反能达到三千万,中画幅数码相机大概能达到六千万左右。而有人计算,人的两支眼睛加在一起的像素大约是5亿7千万,这是普通手机的50多倍!

2. 动态范围的不同 - 很多相机遇到光比范围很大的时要么高光的地方过爆一片白,要么阴影的部份欠爆一片黑。 人眼则可以接受更广泛的光比范围,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逆光中背光的脸庞,而当你拿起相机想要记录下来,却只记录了一个阳光下的剪影。

3. 视角的不同 - 人眼的视角几乎是180度的,只不过我们的大脑会替我们筛选出那些重点而忽略不重要的细节,所以当我们在一片杂乱的环境里看到一朵美丽的花,我们的焦点就会只放在那里,即使视线其实会把周围的杂乱都收入进去,大脑却将之忽略。相机既没有那么宽广的视角,也少了这样的过滤程序。在同样的环境里,你去拍那朵花时,一旦把周围的杂乱也拍进去,照片就会显得杂乱无序,毫无美感。这就是为什么摄影是做减法,是刻意地去除那些我们大脑自动忽略的东西,从而突出主题。

4. 情绪的渲染 - 人是感情的动物,任何的感知都注定带有感情的渲染。可当我们按下快门,相机只会按照自己的预设给我们呈现出一副客观的画面。或许,他的色调,他的构图,他的用光跟你当时看到而所感受到的画面完全不符合。可能只需后期里调个色调,或是裁剪一翻,就能接近。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有时P过的画面反而比不P的真实,因为通过处理,画面本身可能更接近让你按下快门的那一份感受。

古人常说:“立身先需谨慎,为文且须放荡”。 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是为了情感的表达,而这是要用真正的情感与体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为相机的局限性,一张更好的照片,需要更多地用心去体会当下的情感,需要心血去学习一些技术,这一切给予了体悟更多的时间与付出,记录的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现代艺术之父斯蒂格里茨说过:“In photography there is a reality so subtle that it becomes more than reality. (在摄影里有一种真实,他比真实还要真)”. 这种超越真实的真,就是感情渲染下的真。如何表达情感,是艺术一直追寻的主题,也是一种情商的体现。

更好的相机和更专业的镜头能够把一切表达得更淋漓尽致。但是对于不愿意投入太多的人,稍微提高一点点拍照的理念,构图的视角或是用光,就能轻易地把照片拍得更好,更像你感觉的样子。这或许在未来的回忆时,在与人分享时,能够更迅速地找到情感的共鸣。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不用一味地追求某种境界,而只要你愿意认真生活,并抱有那种怀着赤子之心去审美,去感悟的态度,摄影,就像任何其他艺术层面的鉴赏一样,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最好的作品就在于你是否没有目的,而只是纯粹地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设备技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却是那样的心境。



感情与美的记录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负责。在这个功利的年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态度,他会让你少一份戾气,多一份纯真,从而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有更多的爱。摄影,则是记录最简单的方法。我鼓励大家去找回这样的态度,不一定要通过拍照,去偶尔放慢脚步记录下自己最纯粹最美的感情,然后你会发现彼此都那么可


原文发表在我的公众号: 小力摄影 (LLSPhotography)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