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习俗在我们当地已是由来已久。
在小朋友周岁生日当天,午宴前,家人铺好一块布,上门摆放一些物件,让他来抓。小孩子抓到什么,就可以以此来解释一些寓意。
记得儿子周岁的时候,他“抓周”的物件有这几样东西:书、馒头,钞票、笔、秤盘。秤意味着将来能做买卖,也就是做商人的可能性大;抓到书意味将来很可能会成为文化人;抓钞票意味这孩子一辈子财运亨通,财源广进。馒头意味着这孩子生活不是问题,吃喝不愁。
那时候的我们最怕孩子抓馒头。抓了馒头的孩子给人感觉一生就知道吃吃喝喝,胸无大志,“满脸挂饭盒子”。孩子抓了笔或书,家里人就特别高兴,意味着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念大学,做个文化人,将来能做官。
现在“抓周”用的东西五花八门。我上百度搜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商家们真会做生意,X宝有卖成套的物件,其中一套品种多达三十几个:印章、拨浪鼓、五帝钱、平安扣、音乐盒、尺子.......,还有证书呢。
忆初小朋友“抓周”,妈妈只简单地摆了几样东西:字典,画笔、毛笔、计算器、玩具电子琴、一张100块钱的钞票、大馒头。
把宝宝放在铺布上,全家人屏住气等着宝宝选择。忆初小朋友东瞧西瞅,然后直向画笔扑来,抓起来就啃。爷爷高兴了:“咱孙子将来舞弄笔杆子,有出息。”
“再抓一次,再抓一次。” 奶奶急切地说,这次宝宝抓起了毛笔。“又是笔,宝宝将来一定能学习好!”姥爷说。
明知这就是个游戏,不能说明任何实质问题,但是大家还是煞有介事,怀着“解谜”的心态揣摩。
还有一次抓的机会。妈妈笑称:“千万别去抓馒头啊”。这次他抓的是计算器。姥姥说:“宝宝将来能当会计,和爸爸、妈妈一样”。宝妈和宝爸都是会计系毕业的,难道这财商真能遗传吗?
君子不都爱财吗?自始至终,忆初小朋友没有去拿那个100元的钞票。其实不是谁都认得钱,在宝宝的心目中,这钞票无非就是一张纸而已。
爸爸一本正经地说:“这钱不能随便拿,让他知道不劳则无获,这钱需要劳动来获得。”
说归说,笑归笑,忆初小朋友的人生注定不会靠“抓周”来决定。
我们希望宝宝长大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多读书。博古通今、睿智聪慧、通晓天文地理、文学历史......
要写一手好字,字如其人,端庄方正......
爱好广泛。会唱歌,会演奏一种乐器......
体格健壮,足球,篮球都玩得不错........
当然喽,孩子的人生路还靠他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