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但是如果邻居之间不来往或者很少来往,那依然是陌生人。
我们搬到新家已经3年多了,竟然和隔壁一家邻居没怎么来往过,除了知道她们叫什么名字,几口人以外,更多有用的信息一个都没有。不至于对生活有啥影响,但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比如家里没人收快递时。
没想到,最近在女儿的帮助下,我们两家人亲近了起来。原因是女儿和邻居家的女儿年龄相仿,两个孩子遇到之后竟互生好感,强烈要求在一起玩耍。让我很是奇怪,以前我们也在走廊或电梯里偶遇过,那时候孩子们怎么没有这般的互相吸引力呢,难道是因为还小吗?
邻居小孩愿意来我家,所以每次孩子们一起玩耍都是在我家。结果娃娃们每次都是难舍难分,非要家长三番五次催促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去。小小年龄,尽管不知道友谊是什么,但却表现出与小伙伴之间的深厚情谊。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妈妈在网上提问,说自己的孩子穿了3799的裙子去幼儿园,被同伴扯坏了,要求对方原价赔偿,结果对方家长是赔了钱,孩子却被全校小朋友孤立了,没人再愿意跟孩子玩了。妈妈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很多网友关心的重点是裙子的价格,对孩子来说这条天价的裙子让其他家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和这个家庭之间的差距,所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躲避,如此一来,大家的有意躲避就造成了现实的绝对鼓励了。
但是,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怎么让孩子融入集体的大问题。孩子能够交到好朋友,能够在集体中有存在感、融入感,对孩子享受校园生活、学习生活非常的重要。在两个孩子融入集体的过程中,我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儿子作为男生,内向而腼腆。以我的观察,他在有家长的陪同下,和孩子们玩的时候会放不开。曾经我也担心他会跟小伙伴们玩不到一块去,想方设法和同学家长联系,多次创造机会让他和住得离我们近的同学一起玩,有机会就去了解我们附近是否有他班的同学;同学过生日邀请我们参加,只要有时间我们必定准时出席。
还好,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的表现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其实他在私底下是能和同学们玩到一起。不孤僻不高冷,甚至可以说是可盐可甜的类型。
事实也证明,我的预想是对的,三上的时候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相当高了,说他乐于助人,人缘好,是老师不用怎么费心的学生。
到了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说实话,我忐忑了一个多月,因为没有参加幼儿园要求上半天的适应班,直接就上的全天班。那段时间,我找出家里所有跟孩子上幼儿园有关的书,旁敲侧击地跟孩子讲幼儿园的好处,上幼儿园多么好玩,多么有意思。
可是,依然还有几次老师在上班时直接要求跟我语音通话,说孩子嚎啕大哭,怎么都哄不住,无奈只好让离得近的爸爸去接回家。好在,被老师召唤的情形后来几乎就不再有了,提心吊胆地过了一个多月后,情况终于好转了。
小妞回家愿意跟我分享她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和谁一起玩,直到那时我才确信孩子已经可以完全地融入幼儿园生活了。
学校是一个由孩子们组成的小江湖,父母不能在这个江湖中去替代孩子战斗、替代孩子争取地位,或强行给孩子安排朋友。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在日常的点滴中,帮孩子们配好剑,教会孩子在学校中必须要懂的道理,提醒孩子注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至于孩子们要怎么去闯荡江湖,就靠他们自己了。当然,需要我们出马的时候,我们也是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