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和诗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歌德曾说“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不仅仅只属于他那个时代,他属于全人类。
东晋陶潜有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莎士比亚的这首赞美轻松愉悦的林间生活的诗歌与陶潜的这首《饮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Under the Greenwood Tree
By William Shakespeare
Verse 1
Under the greenwood tree,
Who loves to lie with me,
And turn his merry note
Unto the sweet birds throat
Come hither come hither, come hither,
Come hither come hither come hither
Here shall he see
No enemy
But winter and rough weather
Verse 2
Who doth ambition shun
And loves to live i' the sun
Seeking the food he eats
And pleased with what he gets,
Come hither come hither, come hither
Here shall he see
No enemy
But winter and rough weather
Notes:
merry note: happy music
come hither: come here
doth: does
shun: abandon
i' the sun: in the sun
绿树下
威廉.莎士比亚
绿树下面,
谁愿躺在我身边,
把他欢乐的音符,
转给可爱鸟儿的歌喉,
来这里,来这里,来这里:
他会看见,这里
无仇敌,
只有冬季和严酷的天气。
谁回避雄心壮志,
喜欢阳光下度日,
寻找果腹的食物,
为所得心满意足,
来这里,来这里,来这里:
他会看见,这里
无仇敌,
只有冬季和严酷的天气。
[赏析]
莎士比亚这首Under the Greenwood Tree节选自喜剧《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第2幕第5场,该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皆大欢喜》主要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到森林寻父和她的爱情故事。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也有部同名小说Under the Greenwood Tree(《绿茵树下》),这部歌颂自然与完美人性的小说与Far From Crowd(《远离尘嚣》)被称作其威塞克斯系列小说。
欣赏一首英文诗,我们可以从Set(写作背景)、Subject(写作对象)、Theme(主题)、Figures of speech(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1)Set(Background):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爵和女儿被赶出宫殿后住在 Arden森林里,远离王宫的复杂,他们过着轻松、享受自然的生活。
(2)Subject: 这首诗分为两节,每小节各8行,前面4行押韵为AABB,每小节后面4行重复,相互呼应。这首诗描述了大自然森林的美好,提到了the greenwood tree, sweet bird, merry note, the sun, the food,与宫廷政治中"enemy"相对照。
(3)Theme:这首诗歌颂了自然生活,也评价了伊丽莎白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可以放弃追逐名利,追求平淡而又轻松的生活。
(4)Figures of speech: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复杂句式。比较明显的是运用了重复(Repitition)的修辞手法,两小节的最后四行内容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可以追求轻松愉悦的大自然生活的愿望。
[后记]
今天,在北京最繁华的CBD商圈参加了一天的课程学习,课程结束后,晚上十点乘坐地铁,车箱里依然人头攒动,我也在思索今天的诗歌分享,刚好翻倒莎士比亚这首清新的Under the Greenwood Tree感觉比较应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能人在大城市呆久了,都会有一种返璞归真,重返自然的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