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苏格拉底的申辩 》
感言:看完这本书,让我有了敬畏之心。
其实跟我们现实生活,跟故事的开篇讲述了的相似,跟苏格拉底也感到迷茫和困惑一样,到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一个真真假假,充满不确定性,未知数的地方。苏格拉底老师说没事,慢慢来。
你要审察你自己的人生,要去怀疑你所最求的是真理还是欲望,它是你所相信的还是别人所建立的。
这是孤独的,你将会背叛常规,也会背叛你自己。就像大众投票一样,没人有会先相信像我这样穷到极点,没有任何名望,没有任何战绩的老头子,天天对着你唠唠叨叨,还对着智者们指指点点,还要会疑神疑鬼。
你要有勇气的保持清醒,运用你的智慧分辨一切,就像我分辨死刑是属于人,而死亡是属于神一样。
你要谦虚的知道自己不知道,做你知道的好事,追求你不知道的。
我们所做的哪一件事情更好,谁也不知道——除了神。
看完这本书,让我联想起一部黄渤演的电影 《杀生》
故事背景:
苏格拉底的申辩,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关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被一位叫迈雷托思年轻人控诉死罪。罪状是说他的行为不义,因为他败坏青年,不信城邦里信的神。当时的雅典人是信奉神灵,对触犯神灵可以说是个大罪。
而当时的雅典是遵守民主制度,法庭上的评审团是由501雅典公民组成,只要是雅典公民都能参加。如果第一轮的被投票判定有罪,会进入第二轮,被告知要承认自己的罪行,并自己提出接受什么样的惩罚。
结果苏格拉底被281票判定有罪,进入第二轮他并不认罪,而辩护说自己有功劳,应该像英雄那样供奉他。后来他背叛死刑了。
1. 真理还是说服?
法庭开始,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直接奔着主题辩护谁对或谁错,而是在辩护谁才是说真话的那位。苏格拉底说自己感到有点茫然自失,因为他们真的很有说服力,但是他们说的都是不是真的。更惊讶的是,他们已经影响评审团说,小心被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骗,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演说家,能够精心策划词句说服大家。
苏格拉底已年过七旬,不会像小孩来这里胡闹。自己并熟悉这里,并不熟悉他们的修辞辩护。自己在这里说的话和以往在其他地方说的话都会一样,都是真话。
2. 谁把苏格拉底带上法庭
是叫迈雷托思的青年控告了苏格拉底,说他的行为不义,因为他败坏青年,不信城邦里信的神。但他并没有那个权力把他带到这里,而是众人才有。是大家对苏格拉底所作所为的诬蔑和嫉妒,把他带到法庭上,这些诬蔑和嫉妒,早已经渐渐地形成,这形成也许是被其他一些的智者取笑和嫉妒而形成的。
先由个故事说起,苏格拉底有个伙伴叫凯瑞丰。有次,凯瑞丰到德尔菲神庙,求签问道: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女祭司拿起签说:并没有人更智慧,然后把消息告诉苏格拉底。可是苏格拉底为此很困惑,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大智慧,更没有小智慧,可是神又不会说假话,这个困惑导致很长时间想不通。
于是苏格拉底到处去拜访当时被公认为最有智慧的人以及他自己认为比自己智慧的人,证明神谕的话。他找到了一位政治家,观察他并和他对话。之后,觉得他们其实并没有很智慧,虽然很多众人觉得他们很智慧,尤其是他们自己。苏格拉底尝试让他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智慧,却是遭到在场人和他的忌恨。
苏格拉底离开那里,寻思,自己比那位政治家更智慧,他表示:“那些人认为自己知道他不知道的事,而我既然不知道,也就认为我不知道。我觉得好像在这件事上总比他们智慧一点,即我不知道的事,就认为我不知道”。
之后,苏格拉底接着拜访了一个又一个,他找到诗人与他们对话,发觉他们在创作作品靠的是灵感,他们说了很多很美的话,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同样的,他们以为创造美丽的诗歌,就认为自己在别的事上也是智慧的。
最后走到匠人当中,苏格拉底觉得这些人都是有一样的毛病,觉得有漂亮的完成自己的技艺,在其他的事上,哪怕是天下的事,都是智慧的。
当然这种审察方式会遭到人们的忌恨,会出现很多的诬蔑, 于是人们用这名儿来说他“智慧的”。甚至在阿里斯托芬的戏剧里取笑:“有个苏格拉底被搬到哪里,吹嘘说他在空气里走路”。(在伊欧尼亚学派里,空气是很重要的问题)
很多苏格拉底的青年追随者,喜欢听他审察自己和别人的故事,也尝试模仿他到处审察别人。那些被审察的却无法对自己生气,于是就对苏格拉底,说他行为不义,忙忙碌碌,寻求地上和天上之事,把弱的说法变强,并把这些交给别人。败坏青年。
但这些都不是他情愿的,他只是听从神的神谕。
3. 苏格拉底为何而死
最终,以超过一半的281票数通过,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在第二次选择上,苏格拉底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捍卫哲学的荣耀,最终被判死刑。看下这位伟大的哲学家面对死亡,留给我们什么。
首先,苏格拉底相信神,也就是世界之上的东西。他说要爱智慧和追求真理,要有好的德性和要照料自己的灵魂;钱财,金钱和荣耀都不来自于德性,而是来自人的好处。 他劝告我们,不要关心“自己的”,而要先关心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变得更好和更智慧;不要关心“城邦的”,而要关心城邦自身,对其他事情要按同样的方式关心。
第二,苏格拉底了解自己的使命。他说过:“雅典人们,我向你们致敬,爱你们,但是我要听神的话,而不是你们”。就像上面所提到,神谕说他是最有智慧的那个,而他知道自己比别人更高级是唯一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他是受神的命令来到城邦,激励他们最求真理和好的德性。他知道一个未经过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这对人而言恰恰是最大的好。他这样比喻自己是神派来城邦的一只牛虻,而城邦就像一只又大又懒的马,需要牛虻来惊醒。
第三,苏格拉底是个知行者,他选择捍卫自己的哲学而不害怕死亡是符合他的信念和逻辑的。正是他遵守的自己不知道,他说所谓的怕死,不过就是以不智慧而智慧,是以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没人知道,死没准是人的所有好事中的最大一个。既然我足以知道冥府的是我就认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对自己好的神和人行正义或不服从,是坏和可耻的。所以他认为人不该计较死亡的危险,而是要关心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义,是否是做好事。无论是自己认为这样好的,从而让自己站在岗位上,还是有指挥官安排在岗位上,都应该在危险中坚守。
第四,苏格拉底为他的哲学建立好的榜样。他说:本来一个很体面的人,在受审时做出极为奇怪的事,以为死了就是遭受很可怕的事,好像别人不杀他们,他们就不会死。这是给城邦人带来的耻辱,让外邦人看来雅典人是没有德性。除了名声以外,哀求法官也是不对的,靠乞求逃脱是不改的,而应该是教育和说服。因为法官占据那个位子是要裁判正义,而不是施舍。
4. 苏格拉底最后说:
“逃离死亡并不难,可逃离邪恶却难很多。因为死亡跑得很快。”
他对投票判我有罪的说:你们靠杀人来阻止人们这被你们活得不正确,是不美的。而那最美和最容易的解脱,不是阻止别人,而是把自己培养成最好的。
他对投票判我无罪的说:你们应该对死抱有良好的希望,把这当真的:好人不会有恶报,无论生前还是死后,诸神不会关心他的事。我出这个事不是偶然来的,而是明白显示给我的,死亡和从杂事中解脱,对我更好。
他请求:我的儿子长大后,如果关心金钱或别的东西,胜过于德性,请你们要惩罚他们,就像我烦扰你们一样烦扰他们。
最后: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做的哪一件事情更好,谁也不知道——除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