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书评,剧评
先是读了《正红旗下》的小说,又去看了《正红旗下》的北京曲剧。
因为看了《正红旗下》的北京曲剧,又重读了《正红旗下》的小说。
深深的遗憾升腾在心头,这部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从老舍的生日那天——1899年2月3日写起,那天灶王爷上了天,老舍先生落了地;接着写了他的洗三仪式,接着是他的满月......这部未完成的自传结束的时候,老舍先生甚至还没有一岁吧?倘若都写完,还得有多少精彩的故事呀!
但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已经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交代得淋漓尽致,仿佛身临其境,把他周围的重要人物一一地呈现在纸上,个个活灵活现......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我们看到老舍的母亲如何在领完银子后,盘腿坐在炕上,抓些铜钱当算盘用,合计着多少用来还债,多少用来日用开支;我们看到在王掌柜的店里屡屡赊欠的多老大;我们听到在花炮和剁饺子馅的合奏声里,还有讨债人啪啪啪敲着门环的声音;我们更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那些白道道,五道儿一组,颇像鸡爪子......
即便如此,“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却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P019)
所以当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的时候,我们很难指望那些平时将生活的意义定义在每天要玩耍,要玩得细致,考究,入迷的八旗子弟能如当年一样骁勇善战。
再来说说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
老舍的父亲:无不良的嗜好,既不抽烟,也不赌钱,只在过节的时候喝一两杯酒。最爱花草,每到夏季必买五色梅。生活规规矩矩,到上班的时候便去上班,下了班,就照直地回家。回到家中,因为不识字,所以不读书,只是出来进去,劈劈柴,看看五色梅,或刷一刷水缸。不善言谈,有人跟他说话,他很和气,低声地回答两句。别人问他什么,他便老含笑不语,整天无话可说。对人,他颇有礼貌。但在街上走的时候,他总是目不斜视,非到友人们招呼他,他不会赶上前去请安。一辈子,他没和任何人打过架,吵过嘴,他比谁都更老实。(060-061)
老舍的母亲:她到了五十岁左右还是那么干净体面。她举止大方,有一股正气,不会有一点坏心眼儿,是个堂堂正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所以才会被约请作为娶亲太太或者送亲太太。她尽管时常发愁,但绝不肯推卸责任。
老舍的大姐:非常能干,不管在婆婆家,还是在娘家,都能利索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但同时在婆婆的压迫下,也非常的委屈。
老舍的姑母:守寡后,住在老舍家。把老舍的母亲当作义务女仆,钱财不少,但却很吝啬,爱和大姐的婆婆顶嘴抬杠。
老舍的福海二哥:到处受欢迎,既漂亮又老成,很会办事。老舍的洗三,满月这等大事,都是在他的张罗下办好的。很有远见,既有工作,还额外学了油漆的手艺。在王掌柜的儿子王十成参加义和拳的事情上,福海也出了很多力。后来王掌柜找他解决多老大找洋人撑腰的事情,他到处求人帮忙,最后找到了定大爷,定大爷的办法是请牛牧师吃顿饭,到底解决的情况如何,小说到此结束了,留下了一个悬念!
多老大:不大要强,又馋又懒,好贪小便宜,后来入了基督教,一心跟在牛牧师后面阿谀奉承,他入洋教根本不是为信仰什么,而是对社会的一种挑战。他没有学问,所以看不起学问,他没有骨头,所以也看不起骨头,他重视,极其重视酱肉,他要牛牧师出面,帮他摆平王掌柜不肯赊给他一对肘子,不肯借给他四吊钱,而且还拒绝道歉的事情。
定大爷:很有钱,在他的宅院附近,半条街的房子都是他的,专靠房租也能舒舒服服地吃一辈子,他很看轻做生意,对金钱没有概念,明知道让他的管家去买一只小兔儿,他会赚一匹骆驼的钱,但还是留用他。他只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主张:想叫大清国强盛起来,必须办教育。对于福海找他办的事情其实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只是他很想让福海帮他办学堂。
......
就举这几个例子吧,足以看出老舍先生强大的写作功底,于轻松幽默风趣的话语中,就把一个个的人物性格勾勒了出来。
再说说北京曲剧的演绎,个人认为改编得非常成功,将时代背景与重要人物都以视觉化的形态表现了出来。当然,时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到定大爷和牛牧师相关的事情。增加了老舍的父亲守卫皇城而战死,王十成被处死,多二爷不堪受辱横刀自杀的场景,也使得人物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