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18年的清明节,我写了篇《紫荆树下》。
今天突然想起往年的清明节,于是去找了下自己博客中的文章。结果发现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清明都有文字记录,真是一个惊喜。特摘录下来,以作纪念。
01.
清明
又近清明节,纸钱化飞蝶。
鲜花与果篮,方寸格子间。
祭台今日酒,逝者昨夜泪。
谁将黄与白,换取亲人恩。
注:2014年清明节作,感慨亲人生前不孝敬,亲人死后倒虔诚扫墓的现象。
02.
清明
清明公路车如海,来鸿去燕都心塞。
九天闾阖地底开,人流如织访亲来。
千层万格按本索,焚金化银拈香拜。
忽忆灵台阡陌边,一把菜花孤坟哀。
注:2015年清明节作,感慨近十几年,农村大范围拆迁,活人住上了公寓房,逝者的骨灰盒统一搬迁至新造的陵园。
陵园建于地下,几十级台阶是阴阳分隔的标志。人们手持绿色的本本,按上面标注的代号寻觅,某座某区某号,一堵堵巨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长方形格子,无数格子纵横交错,组成一个个巨大的电子表格。青烟缭绕中,有人欣慰逝者也住进了公寓房,有人感叹这房间太小——仅能装下一个骨灰盒……
陵园前门的大马路成了巨大的停车场,晚到的进不来,早到的出不去,喇叭声此起彼伏,汽车发动机低沉地怒吼。人们搬着一摞摞纸箱,纸箱花花绿绿,上面的封条上写着某某某收、某某某送,箱子里不用猜想,大都是金元宝银元宝,近年更有了茅台酒、五粮液、豪车、苹果手机,现时流行的东西不久就会出现纸制品,一个三五元,少有人计较这点小钱。
清明前两三周起,陵园的烧化处从早晨就开始冒青烟,一直到午饭前结束,没人计算烧掉了多少东西,也没人计算PM2.5有什么变化,大家所想的,大抵是尽到了心意,寄托了哀思。
前几天,看到墓地续费的新闻,看到墓地保安偷供品的新闻,于是想起《别让我看见》中讹诈陈晓的老太太,三个儿子没一个肯赡养她,最后她把三个儿子告上法庭,而她的要求只是让三个儿子付她十月怀胎的“房租”费,又想起以前回故里,总是踩着泥泞的田埂去看爷爷奶奶的坟墓,偶尔采一把油菜花,或者一把紫云英,或者一把荠菜花,驻立片刻,任思绪纷飞……
03.
清明记父言
青丝煮酒催白发,红颜烹茶画黄花。
丹心作灰逐月华,笔下春秋传佳话。
注:2016年清明作,老父年高体衰,但仍笔耕不辍,修家谱,写散文。每次与父交谈,总是心生愧疚:父亲是老而弥坚,我则是青年失志,虚度光阴。时近清明,得知父母近来人事纷繁,不胜其扰。母亲每忧心忡忡,夜不成眠,父亲则强笑安慰,后又释然长叹……
光阴如梭,岁月似箭,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