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精心打造的人设,正在杀死你的真我。
再一次点开《霸王别姬》,程蝶衣的“不疯魔,不成活”,依旧像一根刺,扎在心口。
他用一生,演活了虞姬。台上的他,是眉眼生春、步步生莲的绝代名角;台下的他,活在“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执念。他以为自己守着的是戏,是艺术,是角儿的魂。
然而,当时代的巨轮碾过,当最信赖的师哥被迫“揭实质问题”:“他......你有没有......他给袁士卿当......当......你有没有......你当了”,他那用一生血泪筑成的戏台,轰然倒塌。
程蝶衣的悲剧,是“人戏不分”的悲剧。从电影中走出来,环顾四周。我们又何尝不是穿着戏服,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着一出不能NG的大戏?
你的“戏台”,不止一个
程蝶衣的戏台,在梨园。而我们的戏台,无处不在。
第一个戏台,是九宫格的朋友圈。
在这里,我们是自己的“导演”。我们精心挑选角度,反复调试滤镜,再配上一段或岁月静好、或人间清醒的文案。我们扮演着热爱生活的美食家、说走就走的旅行者、深夜读诗的文艺青年。每一次点赞和评论,都像是台下涌来的掌声,让我们沉醉于这个“精致”的人设里,无法自拔。
第二个戏台,是亮着白炽灯的办公室。
在这里,我们换上了另一套“行头”。我们是无坚不摧的“职场精英”,是永远说“OK,没问题”的可靠同事,是情绪稳定、从不崩溃的“成年人”。我们压抑住真实的疲惫、委屈和迷茫,用专业的微笑和得体的言语,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我们知道,这出戏的“票房”,关乎我们的薪水和前程。
第三个戏台,是两个人的亲密关系。
我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和不堪,于是努力扮演一个“完美恋人”。我们表现得独立、懂事,从不无理取闹;我们假装大度、体贴,从不追问计较。我们在这段关系里小心翼翼地走着台步,念着烂熟于心的台词,却唯独忘了,爱情这出戏,最需要的不是演技,而是真心。
程蝶衣入了虞姬的戏,我们又何尝不是入了“精英”、“完美”、“精致”的戏?他手里的剑,是假的;我们脸上的笑,又有几分是真的?
“做自己”:当代最大的楚门秀
最讽刺的是什么?
是我们一边在各个戏台上卖力演出,一边在社交媒体上高呼:“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这句口号,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也最虚伪的“台词”。我们追求“真实”,却是在一个人设的框架内,去表演“真实”。
一个标榜“人间清醒”的博主,可能正为下一个10万+的选题焦虑到脱发;一个每天展示“自律即自由”的健身达人,可能正靠着P图软件修掉自己的一丝赘肉;一个在播客里教别人“如何与自己和解”的情感导师,可能刚和伴侣大吵一架。
我们渴望“做自己”,却又恐惧那个不被美化、不被接受的“自己”。于是,“做自己”本身,变成了一出更高级、更具迷惑性的戏。我们都在扮演一个“正在努力做自己”的人。
这不正是程蝶衣困境的当代变体吗?
他以为自己是虞姬,却终究活在霸王的阴影里。我们以为自己在“做自己”,却始终活在观众(他人)的期待里。我们在“人设”的牢笼中,表演着向往自由的姿态。
当“真实”都需要被设计,我们离真正的自己,还有多远?
演砸了,才是人生
程蝶衣的悲剧,在于他没有“下台”的可能。锣鼓一响,戏就得唱下去,直到死。而我们,比他幸运。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出非要演到落幕的戏。我们可以随时喊“卡”,可以卸下妆容,可以承认“我演累了”。
我们必须明白:人设是你的“名片”,不是你的“遗言”。在职场,专业是必要的;在社交,得体是修养。但这不代表你要24小时穿着这身戏服。请为自己保留一个“后台”,在那里,你可以蓬头垢面,可以放声大哭,可以骂几句脏话。那个地方,才是你精神的“化妆间”,让你能喘口气,然后决定下一场戏要不要演,以及怎么演。
接受“演砸了”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朋友圈忘了P图,暴露了真实的肤色;工作汇报出了纰漏,被领导当众批评;在爱人面前情绪失控,展现了不可爱的一面……这些不是“演出事故”,而是真实的人生。
人生不是剧本,处处是即兴。那个会搞砸、会脆弱、会犯错的你,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人设”,要生动一万倍。
结语
《霸王别姬》的最后,程蝶衣在台上拔剑自刎,死在了虞姬的身体里。他用生命,完成了“人戏合一”的终极献祭。而我们,不必如此。
当你在朋友圈里精心修饰生活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快乐吗?
当你在办公室里扮演无所不能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撑得住吗?
当你在爱情里表现完美时,不妨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吗?
程蝶衣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而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自己的人生。“人生如戏”,但请记得,你不必成“角儿”,你是你自己。你可以是虞姬,也可以做回程蝶衣。
这一次,剑是假的,但你可以,活成真的。
“真心期待您的关注、点赞与分享!”